於我,報紙文章有三好看,一是新聞故事,二是娛樂八卦,三是主筆與社會各界人士的筆戰,尤以最後者,最能反映報章風格及包容力,以前做新聞系學生時,聽導師說從前查大俠在《明報》與《大公報》的「褲子與核子」之辯,早就怪自己生不逢時,不能在那年代看那文章!
今天,各報章的評論,大多立場清晰,卻少了旁徵博引見招拆招式的文章,更遑論是打正旗號「理性分析」吧。今天,能有膽說自己理性論政的,《信報》練乙錚可算其一,近日將其報紙專欄《香島論叢》合輯成書,現已出版。修讀數學出身的練博士,分析時事,一點是一點,兩點連成事,以歷史、文獻、統計數據來支持自己的論點,文字簡潔,二千多字如雲飄過,絕不艱深。正因為博士往往能指出時局背後的真偽,不是空口講白話,最容易招致某些「大人物」不高興。最佳例子:去年8月22日一篇解釋中共的「高度自治非自治」和梁振英的疑似黨員身份的文章,不出所料,引來梁先生的四百字回應,練博士當然少不了引述其他「大人物」的說話如譚惠珠的公開發表言論來回應梁先生,可讀性高,更令人悟出「罵人的藝術」。
觀博士的文章,相信深得梁實秋先生《罵人的藝術》的真傳,招式一是知己知彼,二是態度鎮定,三是出言典雅,四是預設埋伏,全是打「筆戰」的基本要求,若罵人者和被罵人的腹腔有多兩滴墨水,實是讀者之福。讀畢此書,我終明白為何魯迅會棄醫從文。
記者:梁佩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