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界:戴電單車頭盔 頂住高空襲物

識界:戴電單車頭盔 頂住高空襲物

高空擲物成風,麻雀、菜刀、鉸剪、鐵鎚、玻璃樽、巨型垃圾桶……各區犯人把屋企每件家居用品丟落街,屯門蝴蝶邨加裝天網阻嚇作用不大,有居民甚至戴工業用安全帽出入,非常搞笑,但一頂安全帽,是否確保安全?

記者:梁俊鵬
攝影:伍慶泉
模特兒:Ayumi@Zmodel
鳴謝:職業安全健康局

首選
電單車頭盔:通過多項測試

總括而言,電單車頭盔擁有最全面保護,不過要你戴住出街走來走去防高空擲物,肯定被人當異類。若駕駛電單車使用時,對下巴的保護更重要,因為超過一半的交通意外都並非傷及頭頂。各國對電單車頭盔安全標準自有規定,現時在港通行的包括美國的DOT、歐洲的ECE、日本的JIS和紀念因頭部重創而亡的賽車手WilliamPeteSnell而成立的SNELL標準,為現時最高安全規格。

查詢:嘉利貿易(旺角花墟道34號地下/23801843)

■12月19日本報報道,有蝴蝶邨居民害怕高空鏹水彈,戴工業用安全帽出入。

■雖然比較焗身,但電單車賽車手必定會戴全面頭盔作保護。

SNELL標準測試:

1.衝擊測試,其與單車頭盔的測試類似,不過則由更高的3.06米將頭盔掉下,並產生約150焦耳能量。以低於300G為合格(量度衝擊力以G為單位),否則腦部會購成損傷。

2.貫通性測試,利用重3公斤的尖頭鋼針,在3米高掉向地上的頭盔,以不打穿頭盔外殼為合格。

3.變形測試,用上5公斤的鋼材由0.6米掉落頭盔下巴部份,以變形不超過6厘米為合格。

SNELL標準低於300G電單車頭盔
全面頭盔

俗稱「大頭佛」,頭盔外殼與夾綿包裹整個頭部,包括下巴位置,故最具保護力及最安全。

開面頭盔

開面頭盔特別受駕綿羊仔車手歡迎,輕便且不會出現視角上的死角。

爬山車頭盔

爬山車頭盔的頂部特別尖,可防禦由上掉下的沙石阻礙視線。

揭面頭盔

與全面頭盔相若,但保護下巴部份可向上揭,安全性固然減低。

次選
單車頭盔:抵受300G衝擊

早前在溫哥華楓樹嶺有騎單車的男士被私家車撞倒,因為佩戴合適頭盔才得以保命,可見單車頭盔安全度不差,單車頭盔雖可承受一定衝擊力,但形狀設計則無標準,所以戴有很多透氣孔的頭盔防高空擲物,似乎不太有效。而好的頭盔戴上頭踩單車會比不戴頭盔散熱得更快。各國對單車頭盔的標準各異,但香港一般都接受美國的CPSC、歐洲的CE或日本的JCF標準。

查詢:野牛單車(油麻地渡船街250號地下/24477716)

■CPSC工作人員正作測試頭盔,機器有軌道確保頭盔掉下的位置正確。

■早前東亞運,劉曉慧就戴水滴形頭盔出戰。

CPSC標準測試:

1.測試員會把頭盔懸掛在兩米高位置,再將之垂直掉下,以每小時22.5公里的速度擊中地上的平面鋼砧,產生大約108焦耳能量。

2.又或在1.2米掉下頭盔,以每小時17.7公里速度擊向圓拱形的鋼砧,然後量度衝擊力,瞬間衝擊腦部的衝擊力大於300G,就會構成損傷,所以CPSC標準低於300G為合格。

CPSC標準低於300G單車頭盔
全面頭盔

全面頭盔為野賽使用,較重但保護範圍大,內層海綿面積大,最不容易脫落。

BMX頭盔

BMX頭盔與公路賽頭盔相若,但有保護後尾枕功能。

公路賽頭盔

公路賽頭盔即在電視見到黃金寶作賽用的頭盔,以輕身為主,最多設有39個透氣孔。

水滴形頭盔

水滴形頭盔,速度賽時使用,流線型,包裹耳部減低風阻。

三選
工業用安全帽:只抵得住螺絲批

相比以上兩種頭盔,工業用安全帽保護性最低,職業安全健康局的高級顧問黃妙泉:「安全帽只提供最實用的安全保護,要整件工字鐵擊中頭部也沒事,這樣當然沒可能,但在地盤裏螺絲批、釘子等小物件由高空墮下擊中,安全帽絕對夠安全。」一般工人常坐着安全帽,或用之盛水,或在安全帽內再戴其他帽子,這都會影響安全帽效能,而即使無穿無爛,安全帽亦應每兩年換一次。安全帽顏色不同,但標準一樣,戴黃色安全帽通常是前線人員,白色的則為管理層或工程師,紅色則是安全督導員,而藍色則是為吊機「睇位」的訊號員。

■科大的實驗室對不同安全帽進行測試。

香港科技大學早前對安全帽進行測試:

1.根據國際ISO3873-1977安全標準,衝擊測試利用5公斤的鐵錘在1米高掉下,擊中安全帽,產生約50焦耳的衝擊,沒有出現裂紋或應力發白則屬合格。

2.國際ISO3873-1977安全標準只是電單車安全標準的三分一和單車標準的二分一,不過市面上大多數安全帽都可抵擋100焦耳衝擊,安全度足夠。

符合國際ISO3873-1977安全標準安全帽

工業用安全帽,塑膠製,內層有內膽幫助卸去衝擊力。

可微調的安全帽,有手掣可以調校帽子的大小,令佩戴時更舒適。

軍用頭盔:擋子彈

各國軍隊用的頭盔標準則難以考究,但一般都具防彈功能,以香港低火力的巡警點38左輪手槍來說,槍口能量都不少於300焦耳,雖然一般測試由超過90米的範圍外開槍,但粗略推斷軍用頭盔在這距離下,仍能擋得住子彈。根據香港法例規管,所有玩具槍或Wargame用氣槍,槍口能量都不能大過2焦耳,所以Wargame用的頭盔差不多全無保護功能,但款式就抄足各大國的軍用頭盔。

查詢:三軍山軍用物資中心(旺角洗衣街86號2樓/23955234)

■電影《雷霆救兵》中出現的頭盔正是二戰時期的款式。

■美軍曾使用,迷彩外層包裹,有士兵姓名和有卸力的內膽。

■美軍特種部隊使用,改以纖維製作,額前可裝夜視裝置。

■中國現役空軍使用的頭盔,和電單車頭盔設計相若。

■軍人經常也會用頭盔煮食和裝水,所以有兩層頭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