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09年,很多人大概跟我一樣,除了手機和銀包,袋中總會長備口罩,以備不時之需。皆因今年有多種跟呼吸道有關的疾病大流行,單單一個豬流感已弄至人心惶惶。預計2010年流感仍會大熱,但仍要留意其他傳染病,學多年前董太教落的「洗手洗手洗手」,時刻保持衞生,仍然是金石良言!
記者:謝翠玲
攝影:楊錦文、梁細權
Model:Alia@PureModels
1★人類豬流感變季節流感
今年的健康大事首推豬流感,截至11月的資料顯示,本地已超過3萬人受感染。人類豬流感由新甲型流感/H1N1病毒引起,其傳播途徑、病徵均和季節性流感相似,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水、頭痛等。部份患者可能會嘔吐及腹瀉。「預計明年1月初將爆發第二波,第三波估計在夏天爆發,嚴重性預計比頭兩次低,因為H1N1病毒會變馴,更適應人類,估計明冬可演變成季節性流感。」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說。
孕婦可不接種
政府呼籲長期病患者、孕婦等高危一族宜接種豬流感疫苗,勞永樂醫生則持不同意見:「長期病患者比一般人的風險高7至70倍,有注射疫苗的必要性,孕婦及小童的風險分別只高一千分之一及千分之二,不算太高,可自行決定是否打針。」
預防方法:保持身體健康,常洗手,保持家居衞生。
2★腸病毒避免集體活動
腸病毒71型(EV71)是引致手足口病的病原體之一,對小孩影響較大,嚴重起來會引致病毒性腦膜炎和腦炎。傳播途徑主要因接觸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糞便等,於初夏在幼稚園爆發的風險較高。病徵包括發燒、口腔潰瘍及帶水泡的皮疹等。
預防方法:患者應避免參加集體活動,直至完全康復。飯前及如廁後必須徹底洗手。
3★諾沃克病毒保持衞生
常引致急性腸胃炎,以往多於稠密地方爆發,並在冬天較常見,去年竟一年四季均有感染病例,慣例似乎被打破。勞醫生預計,2010年初很有機會再次集體感染。
預防方法:任何年齡的人士均有機會感染,最重要是保持清潔,嘔吐後要徹底消毒。
4★麻疹注射疫苗
未有疫苗前,麻疹是高傳染性疾病,近年國際間麻疹疫情有上升趨勢,尤其於歐洲和中國。在全球互動頻繁的大勢下,沒有麻疹免疫力的人,染病風險便會提高。
預防方法:防疫注射最有效,在香港,1歲及小一的兒童均須接受麻疹、腮腺炎及德國麻疹防疫注射。疫苗效力約10至15年,成人可諮詢醫生是否需要重新注射疫苗。
5★登革熱防蚊滋生
常見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本地病例多由東南亞傳入。但隨着氣候暖化,加上香港也曾發現可傳播登革熱的白紋伊蚊,不排除香港有登革熱的風險也會提高。
預防方法:目前未有疫苗,最有效預防方法是防止蚊子滋生,以及避免被蚊子叮咬。
其他殺手
今年亦有不少疾病被高度注視着,大家不妨多加認識。
中風
何鴻燊:7月被傳因中風跌倒入院
中風即腦血管意外,可造成永久性神經損害,病發後首一小時被視為黃金一小時,成功急救後康復機會可達七成或以上。如果覺得有人中風,可以下列三點來作簡單辨識,若無法完成,便屬於中風。
小測試:
1.觀察他微笑時嘴角是否對稱;
2.平舉兩手10秒看會否不自主掉下來;
3.能否完整講一句話。
心臟病
陳鴻烈:11月24日,拍劇期間心臟病發猝死
心臟猝死是指由心臟本身病變所衍生的自然死亡現象,最有效的急救方法是心肺復蘇。
急救:把握頭3分鐘急救,其存活率可達70%,而3分鐘後的存活率則下降至40%。
老人癡呆
高錕:10月獲得諾貝爾獎,同時公開患上老人癡呆症
學名阿爾茲海默氏症,早期及中期患者仍有自理能力,癡呆症狀多於晚期出現。此病成因未明,尚無有效治療方法,但靠藥物,多用腦、多運動及飲食調節,也有幫助。
預防:吃鹼性食物比酸性食物能預防老人癡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