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偉駿報道】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揚言要解決屏風樓問題,運輸及房屋局卻對着幹。房屋署在葵涌居民強烈反對及未得區議會同意下,上月突然在葵涌石籬邨與安蔭邨之間,動工興建樓高41層的單幢式公屋,將兩條屋邨「連體」,變成延綿1.2公里的「長城」。環保團體炮轟房署漠視民意,擔心加劇區內的屏風效應。
葵涌大白田街與石排街交界的9H地皮,位於石籬邨與安蔭邨之間,空置多年,房署近日在地皮附近張貼通告,稱上址會展開工程,興建一幢41層高的單幢式公屋,預計2013年初完工,將可容納約2,335名居民。
區議員稱被房署欺騙
房署過往在地區興建公屋,一般會先徵求區議會同意,但民主黨葵青區議員林紹輝指出,今次計劃其實未獲區議會通過,而由他舉辦的居民大會上,逾九成出席的石籬與安蔭居民均強烈反對計劃,批評房署一意孤行。他說區內多年來缺乏休憩設施,房署過往不只一次向區議會聲稱,會用9H地皮來興建休憩設施,原本是為騙取區議會與石籬居民同意將邨內原有的休憩設施拆除,以興建長者屋。如今房署不但未有兌現承諾,更把用地興建公屋,是公然欺騙居民。兩名石籬居民上月曾申請司法覆核要求停工,但本月初遭高院駁回。
延綿1.2公里完全擋風
安蔭邨與石籬邨合共約20座公屋,其中石籬二邨數座公屋樓高約40層。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指,兩邨各自一列排開,猶如兩道巨型屏風,中間只留下9H用地一個缺口通風,房署再在9H興建41層高公屋,等同堵塞缺口,將兩列公屋連成一體,變成一條延綿1.2公里的長城。
他表示,根據中文大學建築系的通風研究,葵涌與沙田一帶風向經常來自東北方,但「長城」位於山上,剛好完全擋風,日後和宜合道與打磚坪街一帶舊樓勢必密不透風。林紹輝則表示,稍後會約見房署,希望署方改為選用石籬邨兩座入住率極低的中轉屋興建新公屋,保留9H做休憩用地。
發展局與房屋局不協調
【本報訊】現時政府土地儲備大部份由發展局管理,不少土地均放進勾地表內,等待被勾出拍賣,令到負責公屋政策的運輸及房屋局,要搵地建公屋難上加難。今次房屋署連一幅「蚊型地」也不放過,正好反映房署先求解決自身問題,也懶理發展局對付屏風樓的政策了。
房署:對風向影響微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早前定下未來五年提供7.4萬個公屋單位的目標,以維持輪候公屋人士「三年上樓」的承諾。
房署發言人承認,葵涌9H項目對2012至13年度的整體建屋量十分重要。
對於區議員指摘署方出爾反爾,房署發言人表示已改善設計方案,準備在區內公屋範圍增建休憩設施,包括有蓋多用途體育場地,希望在建屋需求及提供休憩空間取得平衡。
發言人反駁環保觸覺的指控,稱已逐一進行微氣候、交通及噪音研究,結果顯示新建的單幢式公屋不會阻礙石籬邨與安蔭邨一帶的空氣流通,該區冬季一般吹東北偏東風,夏季吹南風,新樓宇佈局對風向影響極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