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來的命名 高錕會議中心 饒宗頤文化館

遲來的命名 高錕會議中心 饒宗頤文化館

【本報訊】遲來的獎項、遲來的命名。港府昨宣佈以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和國學大師饒宗頤的名字,重新命名香港科學園會議中心和廣場,以及前荔枝角醫院改建而成的香港文化傳承中心。
高錕太太黃美芸及饒宗頤對命名表示非常高興,饒宗頤感謝公眾認同其成就,期望社會人士一起推動中國文化。
高錕1995年建議興建科學園,計劃被政府拖拉數年,科學園2003年才正式建成,其門生曾批評港府未有認真看待高錕的建議,令本港科技發展停滯不前。

饒宗頤:高興政府重文化

高錕自1998年參與科學園的籌備工作,於2001年至2003年擔任科技園公司的董事局成員,港府延至昨天終宣佈將科學園金蛋地標,即會議中心和廣場,命名為「高錕會議中心」。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陳蔭楠表示,計劃在會議中心範圍加入有關高錕和光纖通訊技術的介紹,稍後會有揭幕儀式。
由前荔枝角醫院改建而成的香港文化傳承中心,將易名為「饒宗頤文化館」,由於中心將進行活化工程,預計2012年中才落成並對外開放。饒宗頤文化館經營權由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擁有,活化後將用作推廣中國藝術和文化,饒宗頤是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的名譽會長。
饒宗頤透過香港大學表示,高興見到政府重視文化,希望社會人士一起推動文化及推動中國成為文化大國。饒宗頤精通中國文化、歷史、文學、書畫詩詞,通曉英、法、日、德、希伯來、印度及伊拉克等七種語言,並精通甲骨文、梵文及楔形文字,他與今年7月逝世的國學大師季羨林齊名,並稱為「南饒北季」。

由前荔枝角醫院改建而成的香港文化傳承中心,易名「饒宗頤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