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管熱錢進出中國的外滙管理局,不斷揚言要加大規管力度,但流入內地的熱錢仍洶湧不斷,且目標清晰,熱錢的終點站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追求的目標是股市和樓市。
據內地《第一財經日報》引述外管局的消息,一家在開曼群島註冊的房地產公司的香港上市公司,亦參與以「熱錢搵錢」遊戲,不過,這家公司熱錢的路線圖,已全被外管局掌握。
外管局連假日亦要發表公佈,指要嚴管熱錢,道理十分簡單,就是熱錢自以為來去自如,已令監管者不滿,更甚者,就是熱錢投資的股樓,均是形成泡沫的催化劑。
根據人民銀行公佈截至今年11月底止,流入內地的熱錢仍斷不了,內地金融機構外滙佔款達1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較10月底新增2543億元,為年內第二高水平,僅次於9月份的4068億元。上述數據是表面,未真正反映熱錢兇猛之勢。
有外資設空殼企業結滙
面對打游擊的熱錢,外管局亦難以控制。《第一財經日報》就根據外管局消息給予訊息,披露本港公司如何輸入熱錢。
報道指,該上市公司在內地一個中小城市成立4家公司,註冊資本均為2980萬美元,共計1.192億美元。資本金到位後,4公司迅速辦理資本金結滙,共計8.6億元,其中7.2億元滙往其在北京的總部,僅1.4億元留於4家公司當地賬戶。外管局人士說,這基本反映當前查處的資本金違規流入和違規結滙案件的典型操作方式。
該人士再提另一例子,一些境外投資者利用一些中小城市吸引外商投資的優惠政策,在當地設立多家空殼的關連企業。境外資金滙入這些空殼的關連企業後,迅速辦理結滙,然後劃轉至其在北京、上海等熱點城市的總公司。那些在中小城市設立的空殼公司,在完成其資金劃轉後,也迅速辦理註銷手續。
熱錢最終湧大城市炒股樓
報道指,不管這些資金流入玩了多少花樣,繞了多少環節,跨過多少地區,流入境內的境外違規資金,其最終目的地幾乎千篇一律的都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股樓異常火爆的地方。
外管局針對這一情況,近年來外滙管理部門採取「疏堵結合」的方式,一方面是堵住違規資本金流入,一方面是疏通外滙投資管道。外管局也在不斷推出貿易投資便利化的措施,促進來華投資和對外投資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