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多宗中毒 修例以策安全活雞泡魚擬禁入口

導致多宗中毒 修例以策安全
活雞泡魚擬禁入口

【本報訊】政府明年會向立法會提交《食物安全法》草案,加強監管本港食物安全。食物環境衞生署正構思在新法例中收緊進口食物管制,禁止曾多次引致食物中毒的鮮活河豚(俗稱:雞泡魚)進口,但河豚乾或急凍河豚只要有出口國發出的衞生證便可進口。該署明年會以不同地方或國家的菜系,作重點抽查。
記者:陳沛冰、鍾麗霞

食環署署長卓永興接受訪問時表示,明年中前會向立法會提交食物安全法的草案,包括收緊進口食物管制。
他表示,現時進口海產沒有限制,該署正構思禁止高風險食物進口,如鮮活河豚,但急凍河豚、經加工處理的河豚乾,及可含麻痹性毒素的貝介類海產,則每批次須附有出口國簽發的衞生證明才可進口。低風險的罐頭鮑魚或罐頭豆豉鯪魚不須衞生證亦可進口。雞蛋進口亦須衞生證。

河豚刺身爽口又鮮味,不少人拚死一試。

河豚

須與相關領事館商討

卓永興指出,上述需要進口證規定適用於養殖海產,仍須與各相關國家的領事館商討;野生的貝介類海產等則進口商須記錄捕撈日期、地點、數量及種類等,供該署查閱。
稍後當《食物安全法》獲得通過,政府會再提交附屬立法,列出不同食物的進口限制,法例通過後可能有寬限期。
據資料顯示,05年至今本港最少發生10宗進食河豚後中毒個案,共有20人受影響,無人死亡。當中7人是進食從海中捕捉或垂釣河豚,其餘是朋友轉送或從街市或臨時攤檔購買。現時若食環署發現店舖售賣河豚,會勸商販停售,或可撿走河豚化驗是否含毒素。05至08年該署共發出5次口頭警告,但沒有發現河豚含毒素。
卓永興又指,近年本港食肆有關食物中毒個案,由07年571宗下跌至今年頭10個月的306宗,減少約46%。家居食物中毒個案,由07年621宗下跌至今年頭10個月366宗,減幅約41%。

劏河豚時要非常精準不能刺穿肝臟,以免毒液洩漏。

河豚乾日後進口或要附有衞生證。

將抽查不同地方菜系

港人經常外出用膳,明年該署會針對性抽查不同地方或國家的菜系,如潮州菜、川菜、越南菜及泰國菜等,「好多菜式有特別材料同煮法,好似魚露同辣椒粉,川菜有毛血旺,潮州食物用滷水,煲滷水用咗幾十年,唔係話佢哋有事,而係保障市民健康。」
今年食環署發現61個肉類樣本含禁用防腐劑二氧化硫,提出53宗檢控。今年及去年有6間店舖重犯,當中4間店舖被暫時吊銷牌照,卓永興表明,會密切跟進重犯店舖。明年7月實施營養標籤法例,已有約1萬種小額銷量食物獲豁免,零售店可為預先包裝的燒臘設定營養素平均值,不需遂包化驗。

管制魚類及海產構思

評級:高風險
管制:禁止進口
例子:鮮活河豚

評級:中風險
管制:可進口但須附有出口國的衞生證
例子:急凍河豚、河豚乾;貝介類海產如蠔、扇貝及帶子

評級:低風險
管制:可進口而不須衞生證
例子:罐頭鮑魚或罐頭豆豉鯪魚

資料來源:食物環境衞生署

漁業界:反對一刀切禁制

【本報訊】食物環境衞生署正構思禁止鮮活河豚進口,但有食家及漁業界反對一刀切的做法,認為若鮮活河豚經專業廚師處理,食用仍屬安全;政府可考慮仿效日本,規定售賣鮮活河豚店舖及食肆要領取特別牌照。
有日本料理廚師表示,日本劏河豚的師傅都經過嚴格訓練,並須考牌,出售河豚的食肆也要有許可證。

打擊飲食文化發展

著名食家劉健威表示,本港有高級日本食肆由專業廚師提供鮮活河豚,暫未聽聞有人進食後死亡個案;河豚只要經由專業人士處理,進食仍屬安全。政府一刀切禁止某類食物進口,限制本港飲食文化發展。政府要保障市民飲食安全,應以教育代替立法,例如教育市民不應自行處理河豚。
港九新界海外漁業批發商會理事長許漢文表示,本港有魚販從內地如海南島或深圳進口鮮活河豚,或漁民自行捕獲,再售予熟客。他將諮詢業界禁止進口鮮活河豚的意見;若有業界人士想售賣鮮活河豚,會向政府反映。若政府容許進口及出售河豚,應仿效日本的嚴格規定,如必須領取特別牌照。
香港海鮮業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表示,本港甚少人進食鮮活河豚,贊成政府禁止進口,以免導致食物中毒。

廚師:河豚肉鮮肝臟毒

【本報訊】河豚刺身爽口又鮮味,不少人拚死也要一試,有經驗豐富的日本餐廳廚師指,河豚的皮、魚肉及魚骨也是美味佳餚,但處理河豚要很小心,尤其劏開魚肚取出內臟的步驟更要非常精準,才可避免毒液洩漏。

危險食法 抹上毒液

稻庭烏冬.鍋物日本餐廳副行政總廚鄭永春稱,現時食用的河豚多數是人工飼養,毒性較野生低,由於入口麻煩,加上貨源難求,本港很少食肆提供海豚餐,也有食肆以其他魚類「扮河豚」。他說,「真嘅河豚不論係新鮮定係魚乾,價錢都好貴,一個正宗河豚套餐每位要成千蚊。」
鄭永春指,處理海豚先要放血及起皮,然後小心劏開魚肚,取出內臟,尤其是很毒的肝臟一定不能刺穿,然後起骨及肉,將魚肉洗乾淨後以毛巾包裹放入雪櫃,將魚肉雪實後便可食用。薄切河豚刺身很爽口,河豚骨加入正宗日本材料做湯鍋也很鮮味。他曾在日本嘗試一道較危險的河豚菜式,就是在河豚肉上塗抹少量毒液,進食時令口部麻痹,增加刺激感。
香港海鮮業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表示,河豚內臟、魚頭及魚鰓等含毒部份要小心切除,但魚膠部份既補身又無毒,他自小便飲用雞泡魚膠煲紅豆、蓮子及百合;本港甚少河豚交易,多是漁民出海捕捉到自行食用,例如將魚身曬乾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