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統計處一連兩天為本港帶來佳音。香港11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較上年同月上升11.7%,臨時估計為229億元,升幅大於前一個月經修訂的9.8%增長。經濟師指數字不但勝預期,全年成績更料可回復海嘯前水平。 記者:張活儀
本港零售業連續第三個月有增長,功臣離不開內地旅客及樓股齊升所衍生的財富效應。恒生高級經濟師范婉兒表示,11月份零售業升幅遠勝預期,原因包括內地旅客來港不斷、失業率回落和樓股大升有關。她預期明年首季續有雙位數增長,2010年全年則上升9.5%。
銷售超越海嘯前水平
翻查旅發局資料,今年首11月來港旅客超過2653萬人次,較08年同期跌0.7%,無論是長途或是短途客,除中國錄得升幅(來港人次逾1610萬),其他均報跌。
政府發言人說,11月零售業銷售進一步顯著上升,主要反映消費意欲增強。這特別展現於汽車及耐用消費品等大額項目尤為強勁的銷售增長。訪港旅客持續擴張,亦為零售業增長作出貢獻。
他進一步指出,近數月的經季節性調整的零售業銷售已超越金融海嘯爆發前的水平。隨着經濟改善,消費信心應會繼續保持堅穩,為零售業務提供支持。
各類產品中,汽車及汽車零件的銷貨數量升幅最大,升52.1%。其次為雜項耐用消費品(零售量升21.1%)、電器及攝影器材(升19%)、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升14%)。
另外,貿發局最新統計資料,聖誕檔期本港出口市場銷售表現已有改善,同比可望有輕微增長,有關數據預計可以為本港明年經濟增長奠下良好基礎。
港出口英美意外增
貿發局助理首席經濟師潘永才表示,受惠於美國經濟復蘇,以及英國銷售稅的下調,本港對英美出口出乎意料地錄得約1%增長,其中英國將於明年1月1日將增值稅率由目前的15%回復至原來的17.5%,更有助帶動消費者提前消費,將聖誕檔期銷售推高。
雖然英美市場表現理想,但歐盟各國市場表現參差,其中意大利、德國及法國聖誕檔期銷售仍錄得跌幅,但已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另一個表現較差的市場為日本,消費者情緒主要仍受到經濟環境欠佳影響。總括而言,潘永才預期,本港出口於12月份將可按年錄得高單位數字增長,全年出口錄得負增長12%,至明年將可回復正增長5%。
上月銷貨數量升幅最大產
汽車及汽車零件 升幅:52.1%
雜項耐用消費品 升幅:21.1%
電器及攝影器材 升幅:19.0%
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 升幅:14.0%
藥物和化妝品 升幅: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