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城市大學與香港大學共同研發記憶金屬支架,成功為12名病人治療脊柱側彎。城大又利用嶄新等離子技術,在支架表面加上保護膜,防止支架的有毒物質在人體中洩漏,預計最快兩至三年可廣泛應用。
記者:白琳
城大物理及材料科學系教授朱劍豪表示,脊柱側彎不但影響日常活動更損心肺功能。傳統療法是開刀並用人手矯正脊骨,再鑲上不銹鋼支架固定。若效果欠佳,日後或須再動手術。新支架由記憶金屬製成,放進15℃以下的冷水可隨意變形,醫生按病人的脊柱形態屈曲支架,再鑲到脊骨。支架在20℃以上逐漸回復人體正常脊骨彎度,達到矯正效果。由於矯正過程毋須人手調校,準確度高,日後須再動手術的機會極微。
融合脊骨後無法長高
記憶金屬本身有毒,城大利用嶄新等離子技術,把氮打進支架表面,形成保護膜,防止支架植入人體後洩出有毒物質,臨床測試證實此法可行,現正申請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認可。該校一年多前成立全港唯一等離子體實驗室,把等離子技術應用於補牙用料等醫學物料。
港大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助理教授楊偉國表示,該系兩年前為12名脊柱側彎病人植入上述記憶金屬支架,四至六周後即回復正常弧度,而且脊骨形態比使用傳統支架的對照組更自然。理論上此技術可應用於駝背或其他脊骨變形病例。
上述臨床測試參加者為14至21歲,楊偉國形容,部份個案的病情非常嚴重,「正常人正面睇,脊骨弧度只有零至五度,有啲病人可以彎到70至80度。」植入支架時,病人須同時接受脊骨融合手術,有助承托脊骨重量,避免金屬過度疲勞。但融合脊骨之後就無法長高,因此該系只會為骨骼發育成熟的青少年,或病情非常嚴重的病人施手術。
大部份脊柱側彎個案原因不明,一般在青春期開始變形。楊偉國說,此病症一般毋須動手術,瑪麗醫院每年為100名嚴重患者進行矯形手術。他建議家長為踏入青春期的子女進行脊骨檢查,方法是讓他們脫掉上衣並彎腰,如果左右肩後的肩胛骨一高一低,即代表可能患上此症,須盡快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