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世界:美國要盡全力支持伊朗起義 - 柯翰默

美國與世界:美國要盡全力支持伊朗起義 - 柯翰默

伊朗總統不僅拒絕奧巴馬總統所提之無效、浮動的核武期限,還加以唾棄,宣稱伊朗「將持續反抗」,直到美國除去本身八千個核彈頭為止。
所以採取「交往」政策的二○○九年,以伸出友好之手、沒必要的道歉,結果是讓伊朗更接近為核武強權的秘密濃縮設施畫下句點。
我們失去了一年,但它不是普通的一年,而是充滿恣意揮灑機會的一年。在伊朗,它是革命的一年,始於一場備受質疑的選舉,在上周一場大型示威達到最高潮,示威者要求推翻宗教獨裁統治。
奧巴馬對此新生的自由採取疏離態度。先是,令人憤慨的沉默。接着,勉為其難談了一下。然後持續跟殘忍的政權打交道,提出一個接一個提議、擺出一個接一個姿勢,美國給予該政權渴望重新取得的合法性。
在這個越來越弱的獨裁政權渴望肯定時,為何美國一再地給予肯定?
除了排斥、不承認這些流氓外,我們還應鼓勵、增援伊朗的示威者。這決非無價值之事。異議人士在被追捕、毆打、逮捕、監禁過程,極可能因絕望和孤立感而屈服。前蘇聯異議人士夏蘭斯基證實,列根的「邪惡帝國」演說,大大提升了古拉格勞改營囚犯的士氣。囚犯用暗號敲打牢房牆壁,將此消息傳遍各牢房。他們知道他們並不孤單,美國人表態支持他們的訴求。
如此冷酷漠不關心,不僅背離我們的價值觀,在戰略上更是大錯特錯。
先別管人權,假設你只在乎核武議題,該如何化解核武危機?協商沒進展,聯合國的國際制裁勢必很無力、局部、勉強且緩不濟急。唯一真正希望所在是改朝換代。
即使後繼政府想改變方向,核武威脅仍會沒完沒了,因問題不在武器而在製造危機的政權。如果是不挑釁、親西方的德黑蘭政府,就會徹底改變戰略平衡,將威脅降至最低,能夠控制。
我們該怎麼辦?例如:從外施壓,切斷天然氣供應;到由內加強施壓。壓力不該着眼於改變現在政權的核武政策,因為那永遠行不通,而是協助改變此政權。
以我們一九八○年代在波蘭協助團結工會為例,暗地提供支持,協助異議人士通訊、規避審查(在當時,意味提供廣播設備和影印機)。但來自最高階層強而有力的發言,和外交支持也同等重要:拉高嗓門斥責該政權的殘忍和迫害。
這次伊朗的革命是否能成功?會很漫長,但報酬大無比,其漣漪效應將擴及阿富汗到伊拉克(這兩場戰爭,伊朗都積極支持殺死美國和其盟友的叛亂分子),到黎巴嫩和加薩走廊這兩個有伊朗代表的真主黨與哈瑪斯武裝分子隨時準備開戰之地。
無論如何,伊朗將於二○一○年扮演要角,除非革命加以阻止,否則若不是以色列發動攻擊,就是伊朗將達到或跨越核武門檻。這也是為甚麼如果我們未盡全力支持這股大眾起義的話,將不可饒恕。

柯翰默CharlesKrauthammer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