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的天書 - 陶傑

從政的天書 - 陶傑

當編劇家,先要讀《聖經》;了解中國清代至民國三十八年之前的精緻,要讀《紅樓夢》,讀物理學,要先學牛頓三大引力定律,不是什麼高深學問,只是基礎。
同理,想「從政」,熟知法國大革命史,就是基礎,而不是憑一冊TippingPoint,就以為中環無敵。
法國大革命史,是政治學的一部入門天書。理想如何變成狂熱,狂熱又如何轉化為仇恨,人性在一場集體瘋狂之中如何自處,雖然是二百多年前的往事,但愛和恨、高貴與貪婪,如同金庸說的,人性的情操,不以時代背景和故事為局限,千秋不變。
從政的人,必熟讀法國大革命史,二百年來,在歐美國家,已經是ABC。法國革命有很多卓越的人物:羅伯斯庇爾、羅蘭夫人、丹東,都是優秀的知識份子。他們在革命中的演說文稿、命運,法國大革命是一齣全無冷場的奇情巨獻,令人畢生着迷。
讀法國大革命,情節之起宕,令人激越;命運之殘酷,令人哀傷,暴力之激狂,令人驚怖;那麼多優秀的物種在鮮血的洪流中殉難,又令人惋惜─因為這是法國,現代文明的源頭之一,法國人是天生優越的,竟然也發生這樣的悲劇。
讀正史之後,還要看英國史學家的評註,例如卡萊爾的《法國大革命史》。英國人喜歡點燃煙斗,一海之隔,冷靜而安全地觀賞一個宿敵民族的沉淪,彈冠相慶:這種事,幸好從來沒有在這裏發生過。
身為世界公民,二十一世紀,讀法國革命史,更有通盤的澈悟─畢竟是法國人,學我者死,俄國人,還有亞洲的小農落後國家如柬埔寨之流,也自稱受法國革命的「啟發」─但蘇聯的列寧、史達林、托洛斯基、赤柬的波布、英薩利、邱山蓬,出於他們的基因,雖然學到了比法國革命殘酷百倍的暴民專政,但畢竟永遠不能成為羅伯斯庇爾和丹東。
人家的理想,就是你的垃圾,優秀民族的歷史,終究是模仿跟隨不來的。讀完法國革命史,要佐以達爾文的進化論,就像吃完涮羊肉,來一碗酸梅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