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刺激經濟措施,加上石油加工及煉焦業虧轉盈,終令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在首11月實現利潤近2.6萬億元,同比增7.8%,為今年內首次轉正。不過,39個行業中,仍有5大行業未擺脫利潤倒退的局面。
據國家統計局公佈,在39個工業大類行業中,被視為經濟盛衰「晴雨表」的電力行業,首11個月利潤同比增268.6%,化纖行業亦增187.4%,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增長43%,建材業增長27.6%,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8.4%,化工業增長9.1%。
石油加工煉焦業轉賺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平均盈利再現增長,全靠石油加工及煉焦業由去年同期淨虧損1222億元,轉為賺820億元。但仍有多個行業利潤持續負增長,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利潤同比降61%,鋼鐵行業降43%,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降17%,電子通信設備製造業降5.5%,煤炭開採業降9.4%。
事實上,年初時正當經濟告急,石油加工及煉焦業是39個行業中,仍有錢賺的行業,統計數據顯示,1至2月的石油加工及煉焦業,有盈利117億元,其他的全線報跌。
怪不得總理溫家寶接受新華社訪問時回憶說,過去一年是驚心動魄的一年,去年11月份他在深圳考察然後再到東莞,發現許多企業經營非常困難,中國最大的一家集裝箱廠竟連一個集裝箱的訂貨都沒有,大批工人要回家。
中集運美國線擬加運費
除電價外,運費亦是另一復蘇明燈,據彭博資訊引述中海集運(2866)發言人表示,擬上調到美國的貨運費,每40英尺箱最多上調700美元,目標是扭虧為盈。
該公司明年1月起將上調亞洲至美國運費,每個集裝箱上調300美元,另於1月15日起跟隨泛太平洋運價穩定組織,另外上調費率400美元。
另外,被指有中央作大股東而添優勢、與民企「爭利」的國企,盈利是4類企業中唯一下降,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7514億元,同比降4.5%。
集體企業實現利潤545億元,同比增10.3%;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近1.4萬億元,增長4.2%;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7511億元,增長16.9%。私營企業實現利潤6849億元,同比增長17.4%。
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逾47萬億元,同比增7.1%;期內應收賬款約5.3萬億元,同比增14%。產成品資金約2.4萬億元,同比增0.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交增值稅近1.4萬億元,同比增4.1%,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7293億元,同比增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