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是本港第二常見癌症,因患病初期病徵不明顯,證實病情時,癌細胞可能已擴散至其他器官。昭伯、文叔同樣年近花甲罹患腸癌,癌細胞均擴散至肝,自費化療是他倆唯一生機,惟二人均依靠綜援生活,無法負擔約6萬多元藥費,生存希望惟待善長援手。
獨居昭伯危急關頭待救
昭伯61歲,10年前離婚子女隨妻離開,同住的母親今年3月離世,6月昭伯發病。獨居的他沒有精神打理家務,蟑螂橫行的家,只有牆上的觀音畫像及身體健康揮春伴他走抗癌路。腸癌手術後昭伯失去排泄能力,需靠造口袋收集排泄物,且癌細胞擴散至肝;其後接受化療,但腫瘤仍然變大,威爾斯醫院遂建議用自費化療藥oxaliplatin。兩星期一次,共12次的療程費用約6.2萬元,靠綜援維生的昭伯嘆息:「我都冇得揀啦,冇錢嘅想醫都冇得醫。」醫生建議盡快展開療程,若肝功能變差未能消化藥物,屆時用藥也無助續命。
「昭伯」捐款編號:C2847
文叔命懸一線難捨妻兒
59歲的文叔半年前證實患上腸癌,妻子和三名12至15歲的兒子全力支持,即使被癌魔折磨致身心交瘁,他從未放棄。文叔原職燒臘師傳,10多年前妻子單程證未批,他被迫放棄工作照顧年邁雙親及年幼兒子。妻子八年前獲單程證來港,雙親其後相繼離世,文叔健康變差未能找到工作,一家五口每月靠約7,000元綜援金生活。
文叔病發後得到醫管局撒瑪利亞基金資助,於屯門醫院接受自費化療藥irinotecan,惟如今藥物對病情已失效,醫生建議用另一自費化療藥oxaliplatin。不過每兩周一次共12次藥費約6.4萬元,文叔萬般無奈:「我真係唔捨得太太同啲仔,用藥係唯一希望。」蘋果日報慈善基金了解文叔情況,即由醫療專戶撥款5,298元助第一次針藥,餘下近6萬元的藥費,有待善長援手。
「文叔」捐款編號:C2850
腸癌年輕化 30歲發病普遍
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資料顯示,2007年腸癌列10大常見癌症第二位,與首位的肺癌發病數字不相伯仲,均超過4000人。腫瘤科醫生施永健指,腸臟屬較強壯器官,患病初期未必察覺問題,故證實病情,癌細胞可能已經擴散。施醫生續稱,腸癌於過去20年間,年輕化情況非常嚴重,過往病者多屬約60歲以上人士,如今30來歲患腸癌已十分普遍,相信腸癌將成最常見癌症,「快餐太普遍,好多食物都用萬年油整,對身體好有害。腸癌同飲食文化好有關。」
話你知
一般腸癌症狀
便中帶血通常因痔瘡引致,但亦是腸癌症狀之一,如同時於短時間出現以下症狀並持續,應及早延醫。
‧便中帶血或排出黑色糞便
‧大便習慣改變,如有時肚瀉或便秘
‧大便後仍想再解
‧大便有黏液
‧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貧血
預防腸癌建議
‧多吃綠色蔬果及高纖食物
‧戒煙或避免吸煙、節制飲酒
‧少吃紅肉、醃肉及燒焦食物
‧多做運動及保持健康體重
網頁: http://www.hkacs.org.hk
資料來源:香港防癌會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3711246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接收捐款戶口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渣打銀行:447-0-667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