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兩岸大三通已一年,回顧期內對香港的打擊,以往作為中轉站的空運業最為明顯,影響包括人流和物流兩方面;至於海運物流則未見明顯打擊,原因是台商早已不經香港轉運兩岸之間的貨運。
12月19日是台海兩岸大三通──海運直航、空運直航、直接通郵──啟動一周年,年內兩岸亦簽訂了金融合作備忘錄;香港以往作為兩岸三通中轉站的角色不斷淡出。尤其人流方面,國泰航空(293)在今年中期業績報告中明言,實施兩岸直航後,對乘搭國泰航空接駁往來台灣及內地航班的客運量,造成嚴重不利影響,但由內地經香港前往台灣旅遊的遊客數量增加,抵銷了部份不利影響。
11月過境旅客減12%
香港機場管理局亦指出,由於更多台灣旅客選乘定期直航航班往來海峽兩岸,11月份轉機及過境旅客減少12%,較整體客流量微跌0.4%為大。台資唯冠國際(334)首席財務官余文正亦稱,三通後集團利用香港機場的人流量減少30%。
物流方面,今年首10個月香港出口往台灣的貨值為426.35億元,跌7.4%,但較香港整體出口跌幅15.8%為少;而香港從台灣進口貨值為1414.23億元,跌15.7%,與香港整體進口跌幅同步。
城市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李鉅威表示,數字反映大三通對港台之間的貿易負面影響不大。
台資冠捷科技(903)財務總監洪育德稱,集團兩岸之間的貨物流通早已不經香港,而是經一個日本小島作中轉站。唯冠余文正亦指集團的貨物一早不經香港進出。
兩岸金融合作實質進展小
不過,據機管局資料顯示,11月份航空轉口貨運量減少6%,較整體貨物處理量增長16.4%為差,當中往來歐洲、台灣及澳大拉西亞的貨運量跌幅更達到雙位數字;反映大三通對空運物流有一定打擊。
資金流方面,雖然兩岸金融合作上簽訂了備忘錄,台資寶來證券總經理黃齊元指實質進展不大,尤其最近台灣縣市選舉,國民黨勢力削弱,令兩岸關係進程又再緩慢下來。
冠捷洪育德則指出,兩岸金融業務更趨融合,但未有影響集團利用香港金融服務的程度,因冠捷早於中港台三地開設不同銀行戶口,享受三地不同的金融服務。唯冠余文正則說,集團以往利用內地銀行貸款為主,因可較易取得貸款,香港銀行主要用作貿易文件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