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華電力正於科技大學內興建一座新變電站,為此需砍伐177棵樹,中電引入樹木循環再用計劃,將砍下的樹木刨皮切碎,轉換成堆肥和覆蓋物料,比直接運往堆填區處理,可共節省17.7萬元。科大日後將以同樣方式處理樹木。
處理一棵樹慳千元
中電07年設立樹木循環再用計劃,處理為興建青山電纜隧道而砍伐的89棵樹。利用碎屑機和碎木機,將樹幹和樹枝切割成木碎或木塊,木碎轉化成堆肥,木塊則用來覆蓋沙泥地,控制雜草生長,已用於龍鼓灘發電廠苗圃和送給房協在綠化地帶使用。中電項目經理陳熾輝表示,以此方法,處理一棵樹比運往堆填節省1,000元,即共可節省17.7萬元。
新變電站位於科大南面,為配合興建新校舍而建造。此工程需砍伐177棵樹,是本港常見品種,包括台灣相思、荷樹和馬尾松。完成工程後,工地將栽種300多棵較小的本港原生樹木,如梅葉冬青和五月茶等。
計劃與科大環境研究所合作,研究所持續發展項目經理關凱臨表示,科大校園不時有樹木倒塌,今年10月便有8棵被吹倒,與中電合作完結後,會繼續用這方法處理樹木殘枝,他透露已有大型建築商洽談合作。
陳熾輝表示,中電樂意與其他機構分享經驗。但計劃除先要覓得合作一方,也須找到接收木塊和堆肥的機構,否則成品最終仍是運往堆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