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上山容易落山難」,而「上得山多終遇虎」,呢兩個現象正好形容內地A股市場的畸形生態。由於暫時仍只許買上,不許沽空買落,加上有每日升跌停牌機制,規定主板公司股價單日波幅不能超過10%,這幾個因素加起來,反而令股價更為波動,而且只准買上,令市況易升難跌。相反每當股市見頂回落,就有如於山頂遇上老虎乸,但每日只准行落10%,結果導致人踩人的悲劇,一次又一次上演。
只容許炒單邊向上,無非是想穩定市場,所以股指期貨研究多年一直未開通。炒開安碩A50中國(2823)的朋友不難留意到,每當內地股市見頂回調,資金總會積極向A50嘅Put輪或認沽證埋手,因為呢個係內地投資者唯一可以直接沽空A股,高槓桿而又避開畀印花稅嘅低成本對冲捷徑。難怪業內人士笑言,一旦股指期貨開通,投資者有咗合法沽空途徑,對發行商會是極大打擊。
蟹貨多宜嘆慢板
內地傳媒近期吹風,話由於創業板初部成功實施,明年第一季股指期貨將會正式推出,為中國邁向成熟市場再跨前一大步。過去兩年,多間包括中信、海通、國金、中金等證券公司,大多進行了模擬操作,全國164間期貨公司已納入統一系統,技術上已配合得天衣無縫,而中證監的中介人發牌工作亦已初部完成,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據了解喺測試階段,一張滬深300指數期貨合約成本要成20萬元人民幣,而且要畀18%保證金,係內地咁多商品期貨交易費中最貴,比炒期金嘅15%仲要高。市場估計,將來股指期貨市場主要交易對手來自機構、基金等大戶,用嚟做對冲,預料喺指數走弱時唔使吓吓沽正股,反而有助維持股市發展更健康有序。
除咗股指,下年重頭戲仲有國際板,都係利好券商股。目前內地三強鼎立,依次係中信、海通及光大證券。海通入股大福證券(665),消息消化晒冇乜水位炒。光大控股(165)持有33%光大證券,同6.23%光大銀行股權,股價跌到現水平合理得多,但由於蟹貨多,投資者要吸只宜嘆慢板。
胡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