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回暖及大三通後,台灣經濟明顯受惠,緩和了環球經濟危機下的急挫,除了內地旅客為小島注入新消費動力,台灣的優勢產業高科技電子業最受益,而在內地設廠的台商亦備受關照。
內地採購 電子業受惠
台資唯冠國際(334)主席兼行政總裁楊榮山(圖)稱,兩岸關係融合對內地投資的台商相當有利,唯冠因其台資背景,即使經歷困難時刻,仍獲內地銀行支持重組債務;此外,集團計劃在內地拓展新興LED燈市場業務,亦因其台商背景可享國民待遇,否則外商較難進入內地該市場。
今年6月,台灣政府亦容許內地企業投資部份產業。據台灣經濟部投審會官員稱,已申請來台投資的內地資金,多屬製造業、電子零組件業、電腦以至電子產品相關行業。
台資寶來證券總經理黃齊元指出,江蘇省和河南省今年均有招商團到台採購,當中電子高科技業最受歡迎,例如液晶體顯示屏TFT-LCD面板行業。
至於內地企業到台投資,黃齊元說,由於受到投資領域局限,因此效果並不突出,例如中移動(941)有意入股台灣遠傳電信,但至今仍受限制。不過他指出,兩岸回暖,台灣股市獲益甚深,今年台股大漲70%;而對台灣經濟亦起支持作用,估計今年台灣經濟跌幅因而緩減至-4至-5%。
內地方面,則以福建省得益最大;今年首11個月,閩台直航貨櫃吞吐量達40多萬個標準箱,佔兩岸貨櫃吞吐量近四成;閩台海空直航客運量超過140萬人次,居各省市之首;海上客運旅客逾127.7萬人次。於11月,閩台貿易額達6.9億美元,升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