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這不是一個快樂的聖誕節 - 李怡

蘋論:這不是一個快樂的聖誕節 - 李怡

「這不會是一個快樂的聖誕節!香港這麼少人關心劉曉波。」這是筆者在聖誕前夕收到一位朋友的簡訊,她是港府前高官,一位長期關懷國事港事的人。
筆者以那一天本報的頭條標題覆她:「15國政府挺劉曉波」,並加了一句:「香港人已漸與世界文明脫節」。她再回我:「正是如此,澳門化!」
昨天,劉曉波案宣判。宣判前,支持《08憲章》的內地維權人士,最壞的估計也只是判刑3、5年,因為《08憲章》所提出來的政改建議,若不是中國憲法中已有的條文,就是毛澤東、周恩來過去的言論或中共機關報在建政前的社論曾主張過的東西,而且都很溫和,對中共的改革開放也有些肯定。然而,重判了11年。
聖誕前夕,香港有8萬人擠爆了首日「亞洲遊戲展」。於是,筆者想到那位朋友的簡訊重點,是對香港「澳門化」的慨嘆。
25年前,中英剛簽訂聯合聲明,筆者那時發表過一篇文章,題目是〈繁榮安定腐化順從的香港〉。文章著重分析在中國領導人意念中,九七後的香港,應是怎樣的一個圖景。
「繁榮安定」,是中共說個不停的對九七後的期待。但繁榮的一個副產品,就是享樂,享樂到放縱程度,就是腐化與墮落。當時中共談九七,最常說的是「馬照跑,舞照跳」,尖東某豪華夜總會開幕,中共駐港大員親臨剪綵。「資本主義的腐化」是中共領導人對香港這一制的主要見識。「安定」也有一個副產品,就是「順從」,安安份份當順民,而不能有任何抗爭活動,甚至連輿論都不要有異議聲音,尤其是針對「一國」(中共專權政治)的尖刻批評。順從的條件包括接近「一黨專政」的行政主導,不能有獨立的立法與司法對行政的制衡。一旦三權分立,行政就不可為所欲為了。任何抗爭和制衡,在專權者眼中,都是有礙安定的行為。
聯合聲明簽署後,有一次筆者在與中共主其事的魯平晤談中,魯平說,聯合聲明附件一,中國對香港基本方針政策的具體說明,並非中英兩國協議的結果,而全部是中方提出來的。於是筆者就問他,包括「立法機關由選舉產生,行政機關對立法機關負責」這一條也是中方提出來的嗎?魯平就閃爍其詞地說,當然也不是都那麼具體。實際上,從中共歷來言詞及其後表現來看,這一條肯定是在英方力爭之下,中方心不甘情不願地定下去的。
其後,在基本法制訂過程中,以及在回歸後中共的對港政策中,都力阻立法制衡行政的這一條落實。不惜違反基本法,不惜釋法,極力維護功能組別,堅持分組點票,拖延普選,目的就是要在一黨專政的中央掌控下,貫徹在香港的行政主導。力阻立法制衡之外,還意圖削去香港的獨立司法權,要三權配合,以便如大陸似的,讓香港成為「繁榮安定腐化順從」的香港。
澳門回歸遲了兩年,但澳門迅速實現了中共的期待,於是在回歸十年時,受到從港澳辦副主任,到人大委員長以至國家主席的盛讚。言下之意是:香港人也識相點,學澳門吧。
澳門回歸十年,經濟成長極快。原因之一是開放了賭權,引入競爭,原因之二是這十年大陸貪污的蓬勃發展,源源不絕的內地大款到澳門賭錢洗錢。澳門的腐化墮落順從,與中國大陸的政治腐敗、經濟發展相配合。有良心的審計長蔡美莉在換屆時下台了;大貪污犯歐文龍,最先還是由香港廉署揭發的。

小小的香港,能頂得住龐大中國的專權政治與腐化侵蝕的壓力乎?筆者對此並不樂觀,儘管不樂觀並不等於不積極,不等於放棄對普世價值的堅持。看到大陸不少人在法院外為劉曉波案抗爭,仍享有自由的香港人能夠無動於衷嗎?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