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海上絲路博物館開幕南海一號重現水晶宮

廣東海上絲路博物館開幕
南海一號重現水晶宮

耗資近二億元(人民幣.下同)興建的亞洲唯一大型水底考古博物館──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昨在廣東陽江市開館,曾經深沉海底800年的南宋商船「南海一號」和發掘整理出的逾百件文物對外亮相,令港人聖誕假期再多一個旅遊新選擇。

廣東海上絲路博物館昨日開放,吸引逾千遊客參觀。博物館由五個橢圓建築物連環相扣組成,館內分三大展區及八個展廳。
一號展區分序廳、陽江本土文物廳和海洋知識廳。二號展區是一個巨型12米水深的玻璃缸,即保存「南海一號」、號稱「水晶宮」的主館。

展品之一的宋白釉葫蘆瓶。 新華社

遊客沿水晶宮參觀「南海一號」。

逾百文物對外亮相

在「水晶宮」,「南海一號」古船泡在注滿海水的玻璃缸裏,水質及溫度都與沉船所在的環境一樣;「水晶宮」兩側各有兩條水底觀光走廊,遊客可近距離觀察古船。三號展區為珍品展廳,展出從「南海一號」發掘出來的文物,包括陶瓷、金銀銅器、錢幣等。
博物館副館長張萬星稱,在未來遊客還可在觀光走廊,觀察考古人員打撈文物。博物館每日限3,000人參觀,由上午9時30分開放至下午5時,全票每張80元;陽江市民及中小學生半價。
博物館位於陽江海陵島十里銀灘,佔地13萬平方米,廣東省政府投資近二億元,於11月竣工,主館總面積1.2萬多平方米,是亞洲唯一大型水底考古博物館,專責保護、研究和陳列展覽有關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實物和標本。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貿易的海上通道,由泉州、廣州起,經南中國海通向印度洋沿岸及中東各國。
廣東《南方都市報》/中新社

話你知:南宋沉船藏8萬文物

「南海一號」是南宋商船,長30.4米,寬9.8米,高3.5米,在廣東陽江市東平港以南約20海里處沉沒,1987年被發現,是迄今發現的沉船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遠洋商船。當局曾派軍艦巡守,並放風稱沉船有炸彈,至2000年才開始打撈。2007年12月沉船整體打撈出水,拖往陽江新建的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專家預計沉船內有文物5至8萬件,目前已打撈6,00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