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拎着有關烏髮健髮的材料配方問:
「為什麼一些寫『首烏』一些寫『何首烏』?藥材也有姓嗎?」
「還有,這個用『何首烏』那個用『製何首烏』?有什麼不同?」
我當時不甚了了,先應付着:
「製過便加『製』字,至於藥材何以有姓,不知。」大家常在藥丸和洗頭水廣告中見大號,有養精血補肝腎烏鬚髮功能,但「首烏」姓「何」?真有其人嗎?
傳說唐時有名田兒者,生而閹弱,年五十八仍無妻無子。慕道術,隨師上山,見有藤二株,苗蔓相交,久而方解,解了又交。遂掘其根,後有山人識者着他服用這神仙之藥,研末以酒送之,及後添量,舊疾皆癒,身強力壯,髮烏容少,十年內生數男,自改名「能嗣」。又讓兒子「延秀」服藥,皆長壽。孫兒「首烏」服後多子,壽一百三十,至死髮猶黑。所以原本喚「交藤」的奇藥,以「何首烏」為名流傳後世。
何首烏為野生蓼科植物乾燥塊根,以河南、湖北等地所產者質量較佳。呈團塊狀或不規則紡錘形,紅褐近黑,質堅實,生首烏可截瘧潤腸解毒。
至於經過用黑豆或黃酒或水蒸煮的,便是製何首烏,酒製之後更益補精血。二者性能是有分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