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民主興趣不大。李光耀這句話,放到《十月圍城》裏,雖然電影語言不同政治表態,但圍城裏頭那八位護孫義士,對民主理解有幾多?李資政大可斷言,這批下等人,對民主一點認識都沒有,興趣是零。
車伕阿四熱心腸,一心為老闆好,不曉得明日之後,就要橫屍中環街頭。假如講清楚,他還會答應賣命嗎?電影擺到明,義士前仆後繼,都是情義搭夠,對老孫那套什麼主義一竅不通,對革命沒有激情可言,只知道明天過到關,就能回少林寺、討老婆、認回親生女兒。只有但求解脫的乞丐王子明瞭,這是終極一戰,沒有回頭餘地,視死如歸。但他不是為民主浴血,民主人權都比不上愛情。有情飲水飽,情斷,乞丐乞食都不願重過公子生活。這位義士最cool,安排由黎明擔演,叫他殺敵前一夜沐浴刮鬚,那組出浴鏡頭還是慢動作。革命赴湯蹈火的電影版,有這場桑拿spa戲,內地憤青肯定怒吼,對國父何其不敬啊!
革命不是唱K打機,香港從來沒有這一場義士護孫的悲壯歷史。我們有所謂孫中山文物徑,有紀念館,夠遊客摸住地圖走一圈。海外大名,孫文比不上李小龍,鬼妹不會在輔仁文社舊址附近拍照留念。看《十》片時觀眾中有幾個鬼佬,散場後剛好happyhour,他們在史丹頓街相熟的小酒吧落腳,對電影由頭到腳沒有一個接吻鏡頭議論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