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甜、酸、苦、辣,是五味。所謂五味雜陳,即此五味是也。其實還有一味,這味是淡味。日本修行深厚的禪僧藤井宗哲在他的著作《禪食慢味》中說:「膿、肥、甘、辛非真味,真味只是淡。」這本書以蔬食、原味、淡味為尚,介紹「禪食」的烹飪法,重點在於通過對各種菜餚的交互搭配、鋪陳、烘托,把原食材本身的滋味導引出來,而產生淡的真滋味。
藤井還說,「不僅是美味,連心都受到洗滌。」心都受到洗滌,是因為人生有太多的鹹、甜、酸、苦、辣,人常為得失煩惱,為輸贏計較,為與他人比較而不甘,為金錢、權力、男女之事爭勝角逐,實在很需要用清淡來洗滌心靈,讓一切復歸平淡。甜,只能解一時之苦;只有淡,才能解長遠之苦。把一切爭勝角逐都看淡吧,猶如《禪食慢味》中把人生種種材料的原味品嘗出來。
內地網絡近年冒起了一個名叫戒嗔的小和尚。因家貧,12歲就被母親送到江蘇茅山(道教名山,即人稱茅山師父的出落之處)鄰近的小城淼鎮一寺院當和尚。從小聽師父講故事,說禪理。有了電腦後,開始嘗試在網絡寫點留言,說的是每日生活中的佛理。2007年天涯網絡刊登他的留言,10天內締造36萬次點閱率。最平常、最樸實無華的小故事,卻從中悟出一個個引人頓悟的禪機。他的小文章後來結集出書了,書名是《戒嗔的白粥館》。台灣也出了繁體字版,書名是《小和尚的白粥館》,最近出了第二集。
白粥,自是淡而無味的。但吃一碗白粥,佐以蘿蔔鹹菜,那種純淨質樸的口感,會讓你回味無窮。人生亦是如此,最餘韻久遠的是五味之外的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