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太陽能上游業務冇肉食 - 譚紹興

投資學堂:太陽能上游業務冇肉食 - 譚紹興

日前在九龍西區扶輪社的聖誕聚餐中,碰到電燈大王,由於近年此君已由傳統的電燈照明業務,逐步轉型至新能源相關業務,筆者於是趁機向他請教近期太陽能行業方面的情況。
據電燈大王指出,近年全球的多晶硅產能過剩,據市場估計,其產能過剩可能高達50%,令多晶硅的價格大幅下降。筆者翻查資料,察覺早年多晶硅的售價曾高達400美元一公斤,其後不斷下跌,由275美元反覆跌至近期60美元一公斤。市場預期,明年多晶硅的售價將會進一步降至45-50美元一公斤。
仍記得早前某國內經濟系教授跟筆者閒談時指出,每當中國人一有需要的產品,最後往往會大幅跌價而不是價格上升!主因是國內的廠家看到有豐厚利潤時,便會爭相生產,到最後由於生產過剩而令價格由升變跌,變得無利可圖,所以他指出,國內人一需要便跌價!
近期不少歐美太陽能相關企業亦表示,中國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及其他相關設備太過廉價,令歐美同業無利可圖,德國更有不少太陽能產業敵不過中國的削價競爭,可能出現倒閉潮!

下游業務有可為

隨着多晶硅價格持續偏軟,相信對國內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商保利協鑫(3800)有一定壓力。幸好保利的生產成本一向低於同行,現時生產成本約30美元一公斤,隨着明年擴大產能,將會進一步降低成本,亦可抵銷部份多晶硅價格下跌之衝擊。
據電燈大王指出,太陽能產業的上游生產商雖然因多晶硅及其他產品的售價下跌,影響未來之利潤,可是太陽能產業的下游業務則會因而受惠。由於不少太陽能工程,例如太陽能發電場(SolarFarmOperation)等是年多前已承接了定單,直至近期才開始動工,現在成本大幅下降,這些下游生產商的毛利率反而會擴闊、利潤上升,所以電燈大王頗為看好太陽能產業下游業務的股份。
基本上,太陽能產業有5個工序,其先後次序為Polysilicon→Wafers→Cells→Modules→Solarfarmoperation,現時尚未有國內企業主攻最後一環(太陽能發電場)。筆者估計,隨着近期上游產品價格不斷下跌,這些太陽能產業公司將會進一步整合而擴展至太陽能發電場之業務。當中尤以規模龐大的企業,有較大空間擴展至下游業務。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