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拘禁逾一年後,劉曉波昨日終於出庭。他因發起《○八憲章》簽署運動,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是中共一以貫之的以言入罪的做法,但案件引起的民間廣泛反應,從願意投案、共擔責任,到庭外的聲援,從Twitter的即時報道到滿佈網站的黃絲帶,是以往異見人士受審時所未見,顯示民眾對暴政不再沉默以對,或許將成為國人爭民主、護人權的新起點。
西方施壓帶功利色彩
雖然美歐一些領袖曾對劉曉波案表示關注,美國、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的駐華官員,昨日亦曾試圖以觀察員身份進入法庭旁聽,但美、歐以往點名要求中國釋放異見人士的做法,變相鼓勵北京拘捕異見人士、再放逐海外,作為中共與美歐峯會或其他重要活動的籌碼,魏京生、王丹、徐文利、王有才等莫不陷入此等圈套。
從另一個角度看,西方國家對中國人權問題的關注也難免有功利色彩。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但當中國的異見人士、維權人士以各種活動爭取言論自由、為劉曉波案而奔走疾呼時,西方大都選擇沉默,連前往瑞典領取諾貝爾和平獎的奧巴馬也不例外。在哥本哈根氣候峯會破局之後,當西方國家再度將矛頭指向中國時,劉曉波案似乎也再度受到重視。
可以說,中國人權狀況要改善,國際輿論的壓力雖有幫助,但只有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對暴政不再沉默以對,敢於挺身而出,敢於在當局控制的報章、網絡發聲,敢於走向法庭、走向街頭時,中國民主的曙光才會再度出現。而對暴政的沉默,就是助紂為虐。
請記住這一段有關納粹迫害的名言:「當納粹分子迫害共產黨員時,我默不出聲,因為我不是共產黨員;當納粹分子迫害基督徒時,我默不作聲,因為我不是基督徒;當納粹分子迫害猶太人時,我默不作聲,因為我不是猶太人;當納粹分子的屠刀對準我時,已沒有人出聲,因為他們全被殺光了。」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