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系主任15萬買封面捧自己學生會長:公家錢應用於教學上

理大系主任15萬買封面捧自己
學生會長:公家錢應用於教學上

【本報訊】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主任陶肖明,今年中成為內地教育部一本月刊封面人物,近日被揭發原來這是有償訪問,系方支付了15萬元稿費,內文推崇其個人成就。有校內人士質疑她以推廣學系為名,實質是向國內高等教育界自我宣傳。理大校方指稿費由自負盈虧賬戶支付,但學生會和教協均認為這也是公家錢,應用於教學上。
記者:倪清江、夏志禮

內地教育部旗下月刊《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今年7月號,以陶肖明半身像為封面,文章題為〈纖纖素手綰合美與科學〉,六頁共逾八千字,極盡吹捧陶肖明,例指她「抱着生逢其時、捨我其誰的勇氣和自信」,選擇修讀毛紡專業,並多次當選「三好學生」。祖籍揚州的陶肖明現年52歲,是文化大革命後首批內地大學畢業生。

文章吹捧「陶肖明的傳奇」

該文章部份文句「水份」極多,如「她展現的,是四海無同類的維揚瓊花特有的從容、淡定、寬和、堅貞的風骨」,「柔婉的表面、堅韌的內心,看似矛盾的組合成就了陶肖明的傳奇。」內文有兩版提及她94年到理大任職後的科研成就,包括智能纖維,都極力將功勞歸於她;又指紡織業在被視作夕陽產業之際,「陶肖明教授卻另有真知灼見」。文中陶的名字共出現59次,比提及理大和她所屬學系名稱的次數多兩倍。
知情人士昨向傳媒指出,該篇文章實是鱔稿,學系支付了15萬港元給該教育部月刊,才讓陶肖明登上封面,並質疑她「以推廣學系為名,向國內各高校及領導自我宣傳為實。」
本報昨致電陶肖明辦公室,但她沒有回覆留言。有認識陶肖明的理大教員表示,她向來為人低調,是次事件不似她的作風,不排除是下屬為她安排。理大發言人引述陶表示,該15萬元由學系的自負盈虧賬戶(來自系內職員顧問及課程收費等)支付,用作宣傳知識轉移案例用途,並無使用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撥款。

理大紡織及製衣學系付出15萬元稿費,讓系主任陶肖明當上封面人物。 互聯網

理大:800萬四維影院非奢華

投訴人指陶肖明大灑800萬元設立一所四維影院,理大解釋是為配合時裝設計課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配合未來數碼化發展,絕非奢華。陶又否認動用另一筆800萬元豪裝辦公室。
理大學生會會長梁永浩對事件感到愕然,「如果真係15萬,我都覺得偏高。」他認為即使是來自自負盈虧課程的收入,都應該用於教學上,而非個人宣傳,「每個學系都擔心俾人削撥款,應該好好考慮運用啲錢。」
在大學任教的教協副會長馮偉華認為,學校收入應當用於教學和營運,「唔係公帑唔等於私人出,自負盈虧收入都係公家錢……如果用喺自我宣傳,呢個肯定係問題。」

陶肖明檔案

年齡:52歲
學歷:
‧海華東紡織工學院(東華大學前身)毛紡工程專業學士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紡織物理學博士
工作:
‧87年在澳洲聯邦科學及工業研究組織羊毛技術所進行研究
‧其後任教於中國紡織大學(東華大學前身)
‧94年加入本港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04年升任系主任
‧07至09年度國際紡織學會世界會長

資料來源:理大網頁及《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