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大學做一講座,題目為「潮州美食」,出席嘉賓有專程由汕頭來的《潮菜天下》作者張新民、飲食界的前輩唯靈先生。
唯靈兄很謙虛,說自己是順德人,對潮州菜認識不深。不過後來有位觀眾問起香港的老潮州菜館,他即刻如數家珍,一間間從「天發」和「斗記」問起,他又說去年吃過什麼潮州菜,去過什麼餐廳,引得觀眾興趣盎然。
張新民的演講甚有份量,當今研究潮菜的,他的資格最深,除了烹調,還能講述潮州的歷史風俗和食材的來源。
有位觀眾問:「潮州話是不是有什麼話,就有什麼字?」
這句話說對了,粵語中有很多字只根據發音而造字的,潮州話不同,有音就有字。我因為要寫一篇關於豬油和豬油渣的文章,乘機問新民兄怎麼寫?他說豬油叫「朥」,而豬油渣就是「朥粕」了,發音和英文叫豬油的Lard相近。
在場的人也提到潮州紫菜,因為時間關係我沒好好回答,如果這位女士能看到這篇東西,我會推薦她去看一本叫《食潮》的雜誌,二○一○的創刊號裏有潮州紫菜的詳細描述。
說到這刊物,是由一位叫鄭宇暉的人編的,我在○一年遇到他,才發現他對潮州菜的那份熱誠和認識,敬佩不已。
當年入住金海灣酒店,老總還請了羅榮元老師傅出陣,為我做一個芋泥,是將芋泥釀進整個去皮的南瓜之中,蒸熟上桌的。之後羅師傅去世,此菜成為絕響。飯後酒店要我題字,宇暉也順便要了一幅,我就寫上「老食剎」三個字給他,老食剎是潮州人對食物很講究,追求完美的人的稱呼。
《食潮》歡迎對潮州菜有熱愛的人投稿,也有很多餐廳和美食的介紹,鄭宇暉親自撰稿,寫了「欲望紫菜」,可讀性極高。
各位有興趣,可上網閱讀,網上亦有美食地圖,方便到潮汕旅遊的人士參考,網址www.csskw.com。電郵是[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