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09年中國經濟以投資主導 - 李怡

蘋論:09年中國經濟以投資主導 - 李怡

09年底,展望來年香港經濟,許多人都認為缺乏方向。專家說要看G2,即美國與中國的經濟表現。美國經濟復蘇不能確定,全球金融和經濟也徘徊不前,似乎只有中國經濟一枝獨秀。發達國家傾全力才能勉強維持微薄的經濟增長,中國的GDP卻以8%的年增長向前飛奔。一些左派甚至在網上發表文章,聲稱全球金融危機證明,西方自由市場經濟和民主體制行不通,只有「中國模式」才是世界未來發展的模式。所謂「中國模式」,說穿了就是專權政治操控下的半自由的市場經濟。
中國過去一年的經濟得以保八,源自兩個創紀錄的數據:四萬億元的投資以及接近十萬億元的銀行借貸。
中國經濟增長,依靠三頭馬車拉動:投資、消費、出口。而過去二十年,主要依賴出口和投資,尤其出口,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而作為世界工廠的條件,是任何國家無法仿效的。用著名新聞工作者高瑜的話來說,「中國模式……是用了毛澤東留下來的人口紅利:低人權、低工資、低福利。而這樣的紅利今後也沒有了。」
08年金融海嘯對中國出口業造成重創,經濟學家和中國經濟官員都紛紛表示,中國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將無以為繼,拉動內需才能保持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因此,中國當局宣佈投入四萬億元拉動內需,並在年初時出現「家電下鄉」的政策。
一年下來,三頭馬車的表現如何?據國家統計局測算,前三季GDP七點七個百分點的增速中,投資貢獻了七點三,國內消費貢獻了四,出口倒退了三點六。換句話說,今年的經濟,在出口倒退下增長主要由投資帶動。國家直接投資和通過十萬億元銀行信貸的投資,增加了1100萬人就業,是經濟增長的主因。投資不能不增加,否則就無法應付上千萬的新增就業人口。城鄉居民的消費有所增長,但增長不多,大部份消費都消耗在房地產和股市炒買上面。一般居民仍不怎麼肯花錢消費,因為缺乏社會保障體系,退休系統沒有搞好,醫療系統沒有搞好,大家都要留錢來養老,來看病。這種缺乏社會保障的體制,是不會產生消費主導的經濟的。
國家主要投資和銀行的信貸,絕大部份流向企業,而企業把這些資金用於增加產能和置業。新華網的一篇文章說,「增長迅猛的投資和天量信貸會造成多少浪費、不良貸款以及通脹隱患,至今無法作出準確評估」。增加產能就造成產能過剩的憂慮。過度信貸又使房地產價格不斷飆升。據報道,天津現在可以提供的優質寫字樓空間,以目前的吸收速度,大概要四分一個世紀才能填滿。北京郊區的順義縣,上個月出售的住宅地價每平方呎是三千多港元,創下全國紀錄。買主多為國有企業。
中國人為地壓低人民幣價值,使企業很難到國外投資,迫使資本大量追逐國內投資,在大陸置業和發展產能,是造成資產泡沫的另一個來源。
企業產能增加,但出口不振。中國對歐盟和美國的出口,在今年前十一個月裏下降了一成四到兩成二。
出口倒退,內需因缺乏社保體系而無法提升,中國經濟就只能靠投資了。既缺乏外需動力又缺乏內需動力,投資只會造成泡沫。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公開表示,長時間依賴投資拉動,經濟難免出現波動,甚至大起大落,他希望國內消費能取代投資,成為經濟第一拉動力。

不民主的政制,怎會有良好的社會保障體系?沒有社會保障,又怎能使內需成為第一拉動力?中國模式是富國損民的模式。缺乏內外需而不斷投資的經濟發展模式,泡沫是始終要爆破的,差在用政策去調節可以拖多久而已。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