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寒背 電車男懶運動專家:本港將出現缺乏運動死亡綜合症

大學生寒背 電車男懶運動
專家:本港將出現缺乏運動死亡綜合症

運動與健康篇之四
經常運動可保持身體健康,但運動不得法卻會引發傷患。本報將一連幾個星期一就「運動與健康」作專題報道。

【本報訊】港人懶做運動的習慣未必因為東亞運動會剎那熱情而改變,本港每兩個人一個運動不足,超過三成人三個月內都無做任何運動,寧願日花三小時玩電腦及電玩。運動專家指港人運動呈現U形現象,即兒童及長者活動量較多,成人運動嚴重不足,電車男等年輕人沉迷電腦,活動量少,擔心本港出現美國的「缺乏運動死亡綜合症」,因活動不足而早死,建議市民要做帶氧及負重運動。 記者:梁洵瑜

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每周應有五日、每日做半小時中等強度運動,或每周三次強度劇烈的運動;兒童則每日運動一小時。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表示,康樂文化事務署早前調查證實港人運動量少,「多過三成嘅人三個月都唔做一次運動,半成細路仔同三成幾嘅大人,每星期只做30分鐘運動,即係話啲細路仔除咗上體育堂,其餘時間一啲運動都唔做」。
相反,三成半人每日用三小時在電視或電腦上,他指出,上一代活動量大,這個世代多用電腦,「90後出世嘅年輕人淨係對住電腦,唔多郁動」,更有博士論文發現六、七成大學生走路時寒背,顯示運動少,骨架及肌肉強度不夠,「啲電車男如果缺乏足夠嘅運動,成日對住電腦,好後生就可以出現身體毛病」。

25種病與少運動有關

雷雄德指出,前任美國衞生部長曾預計下一代人因體能不活躍,早死風險高「下一代人會早死過我們」,美國已出現「缺乏運動死亡綜合症」(SedentaryDeathSyndrome),即有25種疾病與運動不足有關,如糖尿病、心臟病、骨質疏鬆、中風以至乳癌及腸癌等,六成美國人因運動不足有早死危機。他擔心本港如不再提倡全民運動,同樣面對早死的問題。
世衞數據證明運動可減低三成死亡風險,故他認為,運動是健康最具投資回報的方法,「每日做30分鐘運動,只佔全日1,440分鐘的2%,等於你有100蚊,只係攞兩蚊出嚟投資,回報率係可以減少三成死亡率」。
不同年齡組別人士適合不同的運動(見表),例如兒童適合做各類運動,但不宜全日行山;長者可做鍛煉平衡的太極、游泳,適量的器械健體及步行也可;成人應做帶氧及負重運動,後者每周兩次減低心臟病及預防骨骼疏鬆。

跑步是良好的帶氧運動之一,但做運動者還須量力而為。資料圖片

不同年齡人士運動量

年齡:兒童 合適運動:每日做一小時運動,任何運動也可,戶外運動量較室內高兩成,但不宜長時間行山

年齡:成人 合適運動:每周最少三次帶氧及兩次負重運動,負重運動包括手、身軀及腿部共十個不同動作

年齡:長者 合適運動:多做鍛煉平衡的運動如太極、游泳、步行

資料來源:雷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