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法的條文,和香港法院解釋基本法的獨立司法權,正受到粗暴踐踏。現在是香港人應奮起捍衞基本法的時候了。
自回歸以來,儘管輿論對特區政府的施政有許多批評,儘管港府種種大計劃不是無疾而終就是施政一團糟,儘管政商界紛紛「忽然愛國」而傳媒也大部份作自我審查,但大部份國際傳媒仍認為香港「保持了原貌」,絕大部份市民縱使對政府有許多怨言但基本上不認為在香港生活與回歸前有甚麼不同。
原因是甚麼?答案很簡單,就是因為香港有一部維護香港原貌的基本法,這部基本法保障了香港人的自由、人權。但光有基本法還不夠,中國的憲法不是也明載着人民有言論自由、遊行集會自由嗎?所以更重要的是司法獨立。基本法明確香港有獨立司法權,而香港法院在十二年裏也依據基本法判案,並對自治範圍內的基本法條文作解釋。1999年1月29日,香港終院大法官李國能在判詞中說:「與其他憲法一樣,與基本法不符的法律是無效的。……出現可能不符或無效的問題時,特區法院可以審理。因此,特區法院根據基本法條文,可以決定人大或人大常委會的行為是否符合基本法。」
根據法律條文而不是根據行政、立法機關的意旨判案,是獨立司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法治社會的基礎。但對人治的中共當局來說,卻是彌天大罪,以致人大常委以釋法來否定了終院關於居港權的判決。
但香港大法官們其後仍執着於對法律的忠誠,無怨無悔地依據基本法條文審理所有條件。在一系列案件中,包括最近就「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法」的解釋,和關於民間電台案的判決,都維護了立法會的制衡權力和市民表達自由的權利……。
一部保障市民人權的基本法,一個公正地以法律條文及案例去審案的獨立的法院,構成香港人最根本的法律權利,是香港能保持原貌的關鍵。
公正、平等的法律權利,為社會提供了平等的機會。社會主義追求分配的平等,其實施結果是「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法治社會追求的是機會的平等,只有機會平等才能彰顯公義和促進人的自由發揮和帶來社會進步。
但這個能讓香港「保持原貌」的基礎,近年卻頻頻遭到踐踏。北京清華大學副教授程潔撰文說,03年50萬人上街反對23條後,中央已改變「河水不犯井水」態度,積極插手基本法定下的高度自治。賈慶林、曹二寶、黎桂康表達北京透過「第二支管治隊伍」及港區政協插手香港事務的意圖。更嚴重的,是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去年訪港,提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個機構要互相支持。」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高度評價澳門行政、立法、司法相互配合的體制。若司法配合行政判案,那麼基本法規定的獨立司法權就變成中國特色的司法了。
多年來港人爭取普選。沒有普選我們還可以力爭,但現在中央定出了2017、2020兩個普選時間表,卻把普選解釋為「普及但不平等」的選舉,京官及內地學者一再明示要保留功能組別,基本法委員說普選要由中央定義。香港政治制度在基本法中有明確規定,但京官和香港跟屁蟲說中央有權改變政制。基本法受挑戰,香港的司法獨立受挑戰,市民的法律權利將不保,這比23條單一立法更可怕。香港社會的機會平等處於危險境地,這一切將由「普及但不平等」的所謂普選開始。
香港法律界十九名選舉委員會委員於15日發表聯署聲明,指出「普選不能包括功能界別」,又指一人一票是基本法所含人權公約中對「普及而平等選舉」的規定。
捍衞真普選,不僅是普選而已,它是一場捍衞基本法、捍衞香港人法律權利、捍衞機會平等的戰役,關乎香港最根本的價值──法治的存亡。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