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徒把高鐵築 - 鄺俊宇

政府徒把高鐵築 - 鄺俊宇

可以的話,筆者很希望在菜園村埋下一個時間囊,內裏會載有那些聲稱高鐵每日會有九萬九千客量的官員名單,那些未有慎重為香港將來細想而投下贊成票的議員名單。當十年後打開時間囊,筆者希望逐一找他們算賬,但那時他們很可能已經是某些集團的董事顧問,早已忘掉十年前是如何揮霍了香港人六百多億元。
再惡的勢力,再凉薄的官員,再刻薄寡恩的政府,也逃不過後世對他們的歷史評價。數十年後,假如有一本有關香港歷史的書籍出版,二○○九年相信會是重點記錄的一年,那一年「政府決定以六百六十九億元的天價,興建全球最貴的鐵路」,然後接着的描述又會否是「當時政府不理會群眾的爭議,強行將項目上馬,並估計每日客量將高達九萬九千人次,結果至今仍未達標,而維護費用及票價虧蝕,更拖垮了香港的經濟發展」。筆者希望這不會成真,但政府在群眾的爭議聲中,強行將高鐵項目上馬,日後必定付出沉重的代價。

市民看着政府敗家

六百六十九億元,它可以立即完善整個香港的鐵路網,它可以為長者派發高達三十年的生果金,更可以為全港每位市民分派近一萬元。錢,是香港人的錢,作為市民的我們,又是否只能眼白白看着政府如此「敗家」?何況某程度上,政府並不是這筆資金的主人,它極其量是管理這筆資金的經紀,經紀在投資任何項目前,也需經過客戶的同意吧?若然你拿客戶的資金,去投資破產後的雷曼債券,客戶不與你拚命才怪。
若今天政府用香港人六百多億元,投資這條全球最貴,但回報不明,且新界人不會乘搭的高鐵,各位香港人,你又會否坐視不理?
無獨有偶,記得今年初劉先生為香港人到車公廟求得的一支下籤:「秦王徒把長城築,禍去禍來因自招」,「秦王」如果是政府,「長城」不就是高鐵嗎?那麼這個禍又會否由誰招來的?

鄺俊宇
元朗區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