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新招監察壞賬風險內銀資本有變須披露

銀監新招監察壞賬風險
內銀資本有變須披露

【本報訊】近1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新增貸款救了經濟,亦埋下金融泡沫的「藥引」,中國銀監會要防範未然兼除根,昨再出新招,規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資訊披露行為,要求包括及時披露實收資本或普通股及其他資本工具的變化情況。 記者:尹燕麗

此招令商業銀行能避過中銀監紀委書記王華慶所言,未來一段長時間銀行將面對壞賬的風險。將於明年1月1日實施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資訊披露指引》,是將資訊披露頻率分為臨時、季度、半年及年度披露,一是實收資本或普通股及其他資本工具的變化情況應及時披露;二是核心資本總額、附屬資本總額、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充足率等重要資訊應每季度披露;三是資本充足率並表範圍、資本及資本充足率等資訊每半年披露。
中銀監解釋推新招原因,目前內地銀行業資訊披露狀況在不同地區、不同機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部份銀行雖然制訂了資訊披露政策,初步建立了資訊披露的管理制度,但整體上仍不夠規範。
指引適用於07年銀監會頒佈的實施新資本協議指導意見所確定的新資本協議銀行和自願實施新資本協議的其他商業銀行。中銀監指,商業銀行應按照被投資機構的類型逐類披露計算資本充足率時採用的處理方法,被投資機構的類型包括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

指貸款過度集中房產

此外,剛於10月下旬推出的《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和《項目融資業務指引》,就是要銀行從「實貸實存」轉為「實貸實付」,不過上述新例推出不到兩月,新華社昨引述中銀監銀行監管一部主任楊家才稱,中銀監日前召開會議,要求各監管部門把上述兩個辦法執行情況,作為明年現場檢查的重點,查處借款人違反規定,化整為零規避貸款支付等行為。
中銀監頻出招,顯示銀行的融資風險正在升級。王華慶昨晨提出警告,內地銀行貸款過份集中於房地產、基建及大企業,未來銀行將面對壞賬風險。瑞銀資深經濟顧問GeorgeMagnus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說,中國的債務危機正醞釀,要解決問題應收緊融資。

銀監會要求中行(圖)等商業銀行,定期披露資本充足率等資訊。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