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又在另一期的《明報周刊》專欄中,寫了一篇〈感情〉,提到我說過:「所有感情的煩惱,都因為當事人愛得不夠。你若愛他,不會遭遇第三者,不會分居兩地,也不會認為愛上不該愛的人。諸多躊躇,均因愛他不夠,愛自己更多。」
我說過很多關於感情的話,已不記得,好在亦舒提醒。但感情事,也會因時間而變,你雖然有過金玉盟,一旦對方已經變成了另一個人,那麼可以取捨的。因為你的承諾依舊,可是對方已經不是當初那個人。離開了,是可以諒解的。
至於文章中提到把年紀大了,還未婚的女人,稱為剩女這回事,我也同意觀點是無知的。當今是什麼時代,不結婚就不結婚,結了婚也不代表是完美,有什麼所謂剩與不剩?
問題是克服自己的心魔,人家說你,你就自以為是剩女。那麼,神仙也救不了你。要是你不管其他人的批評,你才是一個真正的自由人,一個好的女人。我身邊有很多這種好女人,她們有空了就去旅行,探望遠地的老友,愛讀書,喜歡看電影。這些精神伴侶,都比一個壞老公強得多。
我尊敬她們對不結婚姻的態度,不被世俗綑住,不向制度低頭,而婚姻,是一個極野蠻的制度,我們都是動物,動物之中沒實行一夫一妻,你雖然說人類的智慧,高於其他動物,所以婚姻制度才產生。但另一方面,高度的智慧,也因某些統治者造成了一種非常不合天然的道德水準。而這種水準,因時代而變,你如果是古人,一妻四妾;你要是生長在新疆,一妻多夫,也是自然的事。
我一向認為,一夫一妻是一群性能力很弱的衞道者想出來的,他們連一個人也應付不了,所以創造出這個制度來保護自己。
談到性,似乎對亦舒不敬,她從來不提,不過在近作中,描述把男人換了又換的剩女,趣味性極高,推薦你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