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年底,不少周刊都在準備2009年回顧專輯,有周刊選中滙豐控股(005)今年3月跌至33元為今年股市十大新聞,打電話來問我感想,問我在當時有沒有預測到滙控股價到年底會升近2倍?
我給記者的答案是我根本不做任何預測,我寫這麼多年的文章,你可曾見我預測過那一隻股甚麼時候可以升至多少錢?
是的,我從來不做預測,我也不懂預測,作為長線投資者,預測是多餘的,預測只是為短線炒賣而做的,而我相信股價短期走勢是多變的、隨機的,是很難預測的。我們經常見到不少股評人用「值博率」來為其預測加多一個參考值,我從來就沒用過「值博率」這個字,因為我不鼓勵「博」,所謂「博」,就是「賭博」。
我持有滙控19年,股價升或跌早已沒了感覺,我買滙控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那是滙控高增長期。進入2000年,滙控的增長速度是慢了下來,因為滙控的業務已經遍佈歐亞美三大洲,不易再增加。
過去一段日子,我推薦渣打集團(2888)多次而沒有推薦滙控,是因為我認為渣打的發展空間更大。當然,渣打因為規模較小,風險也較大,杜拜世界一役就差一點出現較嚴重的虧損。當然,我也不會賣掉滙控股票,儘管我認為滙控的高增長期已過,但是,一隻股票持有了這麼多年,已經有感情了,更何況我手上的滙控早已是零成本的股。
滙控零成本 升跌冇感覺
長期以來,我喜歡在股價升上數倍之後賣掉部份股票,取回全部已投入的資金,然後,剩餘的股票就等於是零成本了。不必成本的股票就可以持有非常多年,不論股價升或跌都不會有感覺。
對了,周刊記者還問了我一個有趣的問題,當時滙控供股時,我告訴大家我賣掉供股權,將所得到的錢用來在市場買滙控正股,記者問我為甚麼不賣掉正股,然後用那筆錢來供股?
上述兩種方法有甚麼分別?沒有。兩種方法都是不想拿錢出來供股,但可以增加滙控股票數目。
唯一的分別是如果我要賣掉滙控股票,得去開保險箱取股票,我已經很多年沒有開過保險箱,懶得開。
曾淵滄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