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嶄新機械臂結合微創技術,可令手術效果大為提升。東區醫院全球首創結合高清機械手臂及內視鏡微創的手術室,可為市民提供更精確及靈活的手術治療,不但可令手術時間縮短約三分之一,其中接受前列腺切除手術的病人,復元率更可提升至九成;新手術目前主要應用在泌尿外科、結直腸科及肝膽外科,估計每年可進行一百宗手術。
記者:梁德倫
東區醫院獲捐贈3,800萬元改裝手術室,包括安裝一部具四隻機械手臂的嶄新手術系統,其中一隻為內視鏡手術臂,其餘三隻可操控各類介入性手術儀器;機械手臂又具備七個可不同幅度活動的關節,能提供更精細及深入的手術操作。此外,手術室內又配備多部可顯示三維立體影像的高清屏幕,可在手術期間即時顯示過程,方便醫護人員及主診醫生全程監控。
較傳統內視鏡靈活
東區醫院外科部門主管李家驊指,該院每年約有六成手術是採用微創方式進行,好處是可減少病人術後痛楚及傷疤,縮短康復時間。該院早前進行為期九個月的前瞻性研究,測試機械手臂結合內視鏡微創手術室的成效,其間共進行56宗手術,分別為前列腺切除、結直腸癌腫瘤割除及肝膽管等切除手術,全部手術均順利完成,更發現機械手臂的可活動角度,較傳統內視鏡微創手術高兩至三倍。
泌尿外科顧問醫生樊志偉指,過往以微創手術切除前列腺,在修復尿道和膀胱後,只有約七至八成病人可回復對小便的控制,現時在機械手臂協助下,相信高達九成病人能回復正常小便。
肝膽外科副顧問醫生鄧宗毅表示,早前曾以機械臂完成一宗極複雜的胰臟頭癌切除手術,患者是一名逾40歲女病人,在術後10天已可出院,並無任何併發症。以往這種手術由於涉及膽管與胰臟的縫合,加上癌瘤位置深入,附近又有不少神經線及血管,故九成個案都是採取傳統的開腹手術,但患者復元時間極長,隨時要留院達一個月。
提供即時立體影像
李家驊稱,因新手術室可提供即時立體影像,機械手臂又能運用多角度優點深入盆腔,故可處理更多複雜手術,預料新手術室每年可處理一百宗與泌尿外科、結直腸科及肝膽外科有關的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