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區總辭扭轉陰乾格局 - 丘梓勤

五區總辭扭轉陰乾格局 - 丘梓勤

五區總辭就是要用運籌帷幄的心思,憑孤注一擲的氣勢作背水一戰,以扭轉泛民被陰乾的格局。
不少論者在談論泛民五區總辭時,最大的保留之處,是擔心會輸掉泛民現時在立法會中就政制發展的否決權,但是若從整個民主運動的高度出發,五區總辭並非一種冒險的盲動。

泛民應把自己押下去

泛民首先應要了解,在爭取普選的道路上最重要的是甚麼?最重要的並不是否決權,而是市民對民主運動的持續投入和支持,只有發揮市民在運動中的主體性,令每一位市民真真實實地參與這場運動,持續抗爭才有可能。
相反,對泛民最大的威脅正是建制派的溫水煮蛙策略,雙方勢力長期此消彼長下,縱使泛民在立法會今屆保有二十三席的關鍵少數,亦難保下屆,或下下屆不會失去。所以對泛民來說,爭取民主是一場持久戰,如何在面對資源充裕的建制派的持續攻勢下穩住及擴大支持者的數量及深度,才是泛民真正要處理的問題。
面對政府現時提出的「翻叮方案」,對泛民而言,是一個不錯的時機去動員市民,激發討論和參與。理由有二:一、現時曾蔭權政府民望低下,已非○五年「玩鋪勁」時的豪情可比,政府不易取信於民以反擊民主派;二、這個政改方案剛提出市民的反應已比○五年更負面,這是其「翻叮」的性質使然,市民容易生疑。泛民在總辭後的論述戰上已穩佔上風。
在泛民現時掌握關鍵否決權下,否決這個政改方案幾成定局,試問一個已成定局的東西又如何引起市民關注呢?當然,不作五區總辭之舉,泛民可以安然堅守現有陣地,輕易地否決政府方案。但這不利於引起群眾討論及參與,從而擴大支持。相反,總辭確能激起討論,總辭風險是泛民會否輸掉政改的否決權,就是基於這個風險及重要性,才有理由相信總辭能動員市民投入民主運動。社會運動的動員討論及參與的基本法則,是事件有高度的危機感及急切性,泛民只有把自己押下去,讓市民感覺事情已沒有轉寰的餘地,整個社會才有機會聚焦在政改討論上。
若能成功動員討論,五位辭職議員可成功返回議會。退一萬步來說,若未能成功動員市民又如何,會否輸掉否決權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因為泛民要在補選五席中輸掉三席或以上才會輸掉政改否決權,而只要泛民保住他們選票的基本盤,輸掉三席的機率微乎其微。在推演各種可能性下,總辭風險都在控制範圍內,而風險存在的本身又是成功動員討論及參與的關鍵。

戰略上化被動為主動

論述戰的目的,並非是針對政改方案這場戰役,而着眼於營造一個市民持續投入民主運動的具體機會及氣氛,令當權派感到運動有激進化的傾向,戰略上扭轉泛民長期捱打的地位,化被動為主動,這樣才可增加籌碼。否則泛民能捱得過這次,又能否捱得住建制派的「陰乾」呢?泛民中人自己心知肚明吧。若不總辭,泛民中人又能否提出另外的反制「陰乾」的策略呢?
打論述戰就是有不確定性,這對一直在防守一方的泛民會有保留是十分合理。但支持總辭與否,在於泛民如何評估長期泛民及建制派的力量對比,若力量對比的發展不利泛民,難道只待政府施政失誤,來逆向爭取支持?

丘梓勤
任教於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