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總辭公投處於山重水複疑無路境地 - 李怡

蘋論:總辭公投處於山重水複疑無路境地 - 李怡

由於民主黨否決參與,「五區總辭,變相公投」可說去到「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境地了。全力支持公投的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也說公投成功率大打折扣,認為社民連及公民黨有需要再就公投運動從長計議。
但從民意來看,自稱民主派選民,目前支持公投與反對公投的比例不相伯仲,而支持的稍高。社民連與公民黨均表示不會放棄,但承認難度增加。
無論如何,民主黨大會使泛民的參與公投明朗化。社公兩黨遇難而上,若成功,更凸顯多數投票者的意願是民主真普選,而不是支持政黨或個人,因為社公兩黨是拉不起這麼高的支持度的。尤其社民連,他們有一批激進抗爭的支持者,但在泛民選民中只是少數。
倘若在艱難中結出成果,那麼對泛民的激勵作用非同小可。只是民主黨可能會被不少選民離棄了。但縱使公投失敗,泛民的公投支持者也會歸咎民主黨,故民主黨一樣會失去光環。
儘管民主黨主席何俊仁不承認泛民分裂(他說「大家只在策略上有分歧」),但實際上在公投議題上是分裂了。這種分裂對泛民極不利,對香港民主前景也不利。為此,筆者籲請泛民三黨在當前形勢下,拋棄前嫌,重新修補關係。民主黨應以積極助選來挽回聲譽,而社公兩黨亦應主動邀請民主黨助選。(何俊仁表示,是否助選視乎會否獲社民連邀請。)
公投派提出「五區總辭,變相公投」,無疑是一個極具創意的爭取真普選的主張。但他們也必須承認,提出這主張有思慮不周之處,例如對公投的訴求、組織、時機、經費等,都沒有聯絡各泛民黨一起討論,就倉卒提出去馬。不僅對擁有最大樁腳的民主黨不尊重,對廣泛動員民眾也沒有好處。
就總辭公投的發展,筆者謹在此提出一些管見。
首先,是公投的訴求,必須以最大公約數號召民眾。2012年雙普選或功能組別存廢,都未必是最好訴求。筆者認為,針對當前形勢,最好的訴求是「護法」,也就是捍衞《基本法》。前天,基本法委員劉迺強提出「香港政治制度的改變權力,不是在香港」,而是「權在中央」。不久前,另一基本法委員譚惠珠表示,「普選」的定義由中央詮釋。另有內地法律專家和高官均表示,保留功能組別也是普選。這些言論都有違《基本法》。香港政治制度是由《基本法》規定的,既不是中央也不是特區的權力可以改變。要改變選舉方式,也得依《基本法》所宣示的條文。「普選」在《基本法》包含的兩個人權公約中有明確定義。香港要繼續實行法治,市民就必須在《基本法》受到侵害時起而護法。這是總辭公投能取得市民最大公約數的訴求。
其次是組織,鑑於社民連的激烈抗爭形象未必被多數選民受落,因此筆者建議在社公兩黨之上建立一個全面規劃總辭公投的領導組織。這組織最好由非直接參與的學者或法律專家牽頭,社公兩黨固然要參與,民主黨最好也有人以個人名義參與。由此產生一個真正為民主護法公投而不僅是為社公兩黨成立的組織。
其三,總辭公投的時機,為求妥協,可選擇在否決政改方案之後。這樣可有更充裕時間準備。
其四,筆者希望總辭者和補選者仍盡可能參考筆者所提「鋼鐵團隊」的陣容。當然,筆者所提的民主元老都年事已高,要他們繼續為民主獻身,有點不近人情。這只能看他們願不願在暮年之時仍為民主身體力行了。

其五,可採取奧巴馬競選時大量吸納小額捐款的方式,以護法公投組織的名義收集20元以上的捐款,通過捐款來發動市民投票。
一切要泛民頭頭坐下談。路是難走的。但山重水複疑無路下一句,不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嗎?只要泛民各黨求大同存小異,細心策劃,全力以赴,總辭公投仍有望成功的一天。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