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心律過慢常見於長者,他們因為竇房結功能不全或心房室傳導障礙致病。傳統治療方案都是為患者在其右心房和右心室植入心臟起搏器。但近年研究顯示右心室起搏療法可導致左心室功能變差甚至心衰竭,中文大學一項研究率先發現以雙心室起搏療法可避免副作用,日後患者可以此作首要治療方案。
記者:梁德倫
本港約有1.5萬名病人植入心臟起搏器,每年約逾1,300人需要接受植入手術,大部份均為70歲以上長者。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講座教授余卓文表示,近年不少大型研究發現,在右心室植入起搏器可能導致左心室功能惡化,例如會變大、泵血功能減弱甚至心衰竭。有研究更指26%接受了右心室起搏療法的病人,最後出現心衰竭。也有研究估計右心室起搏療法會提高心衰竭的風險或死亡率達1.6至3.5倍,高危人士包括長者、患有心臟機能障礙或缺血性心臟病患者等。余卓文稱,有研究指接受右心室起搏療法後3至5年出現心衰竭,10年後更有兩成患者嚴重心衰竭。
有其他病仍會衰竭
中大在05至09年間進行一項臨床研究,測試一直只用於心衰竭患者的雙心室起搏療法可否防止右心室起搏療法所帶來的不良效果,即同時在患者右心房、右心室及左心室都植入起搏器。研究透過隨機分配方式,安排177主要來自本港的心律過慢患者分成兩組接受雙心室或右心室起搏治療。
經過一年跟進,發現接受右心室起搏療法患者左心室泵血功能明顯減弱,心室擴大了約四分之一,接受雙心室起搏器治療的病人則沒有不良效果。余卓文強調,今次研究可作日後治療指標,即以後都以雙心室起搏治療為首要治療方案,若現已植入右心室起搏器的心律過慢病人也可更換成雙心室起搏器。若患者接受雙心室起搏療法後都出現心衰竭,則患者可能同時存在其他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等。
但雙心室起搏手術費較傳統的高近一倍,由3、4萬元升至5至6萬。
研究刊載於上月出版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