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北控上實繼續淨化 - 譚紹興

投資學堂:北控上實繼續淨化 - 譚紹興

在1997年的大牛市,可謂紅籌股最光輝燦爛的日子,相信不少投資者對當年的上海實業(363)及隨後的北京控股(392)失控事件仍有印象吧。此外,另一隻便是中國石油香港(135),記得當年某西報曾專題報道此股,主因是其升幅厲害。當年中油由95年股價不足1毫子,勁升至97年的高位6元多,短短兩年多累積升幅逾600%!
記得當年筆者的舊上司在1毫多掃入了一批中油,只可惜他過早獲利,否則揸到現在就發達了,肯定可買一兩層豪宅。刀仔鋸大樹,經常是吸引小投資者繼續進入股市發夢的主要原因之一。
經過了多年的轉變,紅籌股的領導地位近年已被國企股取代了,不少紅籌股也有多番變遷,就以北控為例,近年它已由一間綜合企業股逐步演變為一間以燃氣為主要收入的公用企業了,與當年的北控可謂極之不同了。整體上,在北控的盈利中,大約有70-75%是來自燃氣銷售,筆者相信,在哥本哈根會議後,中國內地會更加注重(筆者希望)環保,新能源及較清潔的能源(如燃氣)肯定會增加採用,估計在北京的天然氣使用量也會大大提高,尤其是現時北京的天然氣使用量相對低於其他國際大城市,估計其增長空間頗大。

粵投幾時發力?

基本上,北控的天然氣業務頗為龐大,與其他「純」燃氣股相比,一點也不細,只是北控有其他業務如公路、水務、啤酒及零售等,因而令投資者忽略了此大型燃氣股。筆者推測,未來北控頗大機會分拆其他非燃氣的業務,令其進一步演變為純燃氣股。
講了北控便不能不談上實,早年上實是一間上海窗口綜合企業,其業務包括基建、消費、煙草及醫藥等,近年不斷演變至專注基建及地產的企業。上實早前將醫藥業務出售給母公司後,近日便以26億元人民幣向其母公司購入上海青浦區地皮及滬渝高速公路等項目。由於上實仍有70多億元現金,估計未來仍有不少地產的收購行動。
近日上實連番上試7月高位44.80元,惟未能衝破,筆者估計,可能要待有進一步的收購消息,才可令上實突破45元阻力,短期將在40-45元間鞏固。
當年的4大紅籌窗口企業中,上實升咗、北控亦升咗,連天津發展(882)也升埋,冇理由尚未輪到粵海投資(270)發力。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