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天氣雷達是監測暴雨及颱風等惡劣天氣的主要工具,也是天氣預報不可缺少的儀器。天文台為慶祝香港天氣雷達觀測50周年,昨日特別推出網上雷達圖像服務,讓市民掌握本港及珠三角的降雨量。
天文台助理台長岑智明表示,天文台1959年於大老山安裝首部天氣雷達儀器追蹤颱風,「1962年襲港嘅溫黛都係靠佢。」現時儀器已發展至第五代,分別裝設在大老山、大帽山及機場,以探測雨區的強弱,分析熱帶氣旋中心的風力,並捕捉風切變和龍捲風。99年10號颱風約克襲港期間,天文台當值職員陳嘉華與盧偉雄為了維持雷達運作,堅守大帽山雷達站三日兩夜,「當時連電都冇,電話打唔到,惟有等人救。」
12分鐘更新一次
天文台昨日開始推出的網上雷達圖像服務,每12分鐘更新一次,顯示港澳和廣州珠三角地區最新的雨量資訊,圖像不但可以放大及縮小,還可仔細至一個細小地區的降雨量,又提供道路、公共設施及景點資料。服務須配合GoogleEarth或相類軟件使用,網址 http://www.weather.gov.hk/wxinfo/radars/radar_256_kml/Radar_256.k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