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運動員還是只能孤單作戰? - 盧峯

蘋論:運動員還是只能孤單作戰? - 盧峯

長期擔任香港羽毛球隊教練的陳智才先生昨天在東亞運總結會上發言時幾乎感觸落淚。他一邊哽咽一邊說運動員在東亞運取得好成績其實殊不容易,外界對她們付出的血與汗,對她們的艱苦訓練更是不甚了解。
被不少傳媒及體育圈中人暱稱為「才叔」的陳智才曾是代表香港出賽的優秀運動員,又長期擔任羽毛球隊的培訓及教練工作,他當然比其他人更了解運動員面對的困難,更了解運動員的辛酸。他禁不住為本港運動員訴苦及抱不平實在不奇怪。事實上在長期不受重視,支援不足,配套欠奉的情況下,本港運動員都陷於孤軍奮戰的困境,只能跟少數幾個隊友互相扶持砥礪,要爭取更多元化的訓練,更多比賽及鍛煉機會也不容易。有的時候甚至連常設或固定的訓練場地及設施也沒有,只能像打游擊那樣四處頻撲張羅。
特區政府不重視運動員、不重視運動發展可說是由來已久的事。最典型的例子是拆遷沙田的體育中心。為了協辦○八年奧運馬術賽,特區政府決定徵用位於沙田馬場旁邊的體育中心,要拆去部份設施及遷走以中心為訓練基地的精英運動員。可是,整個決定及拆遷過程事前根本沒有好好諮詢體育總會及運動員,直到拆遷前夕,直到運動員及不同屬會向公眾申訴無處容身,特區政府才匆匆撥出分散不同地點的營地及體育館讓運動員包括精英運動員有可供集訓的場地。
誰都知道,穩定、固定的集訓基地是確保運動員可以有規律地訓練及生活的前提。特區政府連這方面也不為運動員設想,連訓練基地也未能提供,它所謂支持運動員、支持運動發展不是一句空話嗎?
此外,足球是香港最受歡迎的運動項目,是最多市民參與的運動項目。特區政府對這個運動項目卻採取不聞不問的態度,任由球市自生自滅;甚至青少年球員培訓,香港代表隊的訓練也沒有得到多少支援,也沒有較固定的場地及配套,令提升足球水平的工作變得事倍功半。
今次東亞運動會,香港憑着運動員的艱苦拼搏精神,憑着打不死的拼勁取得空前的佳績,贏得二十六面金牌。特區政府本該藉此良機爭取公眾支持大力推動體育事業發展,為取得好成績的運動員、運動隊伍如足球隊提供更有力的支援。
可惜負責體育政策的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先生昨天除了不斷吹噓東亞運如何成功及創造傳奇,吹噓東亞運得到其他國家及地區代表讚賞外,並沒有作出任何具體承諾加強支援運動員,並沒有提出任何新措施或調撥新資源促進運動發展,提升水平。換言之,在東亞運創下佳績的香港足球員、羽毛球員、乒乓球員、泳手……往下來的日子將要回到自生自滅的境況,得不到足夠的支援,得不到穩定的訓練場地及設施,得不到應有的幫助!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