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成青少年濫交中招染衣原體或致不育

兩成青少年濫交中招
染衣原體或致不育

【本報訊】不安全性濫交除了容易染上性病,更可能導致不育。有生殖科醫生指出,現時約兩成青少年感染衣原體,但七成女性個案沒有症狀,嚴重可引發輸卵管閉塞或積水,導致不育。他呼籲性濫交等高危人士定期檢驗,避免傳播給伴侶,也可及早發現,減低對輸卵管的傷害。
記者:白琳

生殖醫學專科醫生蘇偉基解釋,正常受孕過程中,精子越過子宮腔到達輸卵管,與卵子結合,成為胚胎,再經輸卵管到子宮腔成功着床,才能懷孕,「輸卵管黏膜表面,好似擺動嘅手指,幫助精子同卵子運行。」一旦盆腔發炎,可能破壞輸卵管黏膜組織或引發變形,導致不育。

母親傳染致嬰角膜炎

盆腔炎主要由衣原體引起,透過性行為或不當人工流產手術感染。病徵包括發燒、下腹痛、陰道分泌物異常、行房或小便疼痛等;男性則可能有「白濁」,即陰莖有白色分泌物。七成女性個案沒有病徵,但男性只有兩至三成沒有症狀。
蘇偉基警告,由於衣原體感染個案大多沒有病徵,更易把疾病傳開。衞生署錄得衣原體感染個案數量持續上升,近年13至19歲青少年的感染率達兩成,相信與性開放有關。兩成眼角膜發炎的初生嬰兒個案源自母親的衣原體感染,反映情況非常普遍。
蘇續稱,嚴重感染可導致輸卵管閉塞或積水,前者多數可透過手術重新打通,後者則難以根治,患者若果想生育,只能靠人工受孕。輸卵管積水不能根治,而且可倒流入宮腔,影響胚胎着床,甚至令胚胎死亡,減低人工受孕成功率。因此病人接受人工受孕前,須考慮切除輸卵管,或封閉輸卵管另外一端,兩種方法均可阻止積水倒流。
若能及早以抗生素醫治盆腔炎,可減低對輸卵管破壞。蘇偉基提醒性工作者或有多個性伴侶等高危人士,應定期檢驗血液或尿道分泌物,及早確診。安全性行為及保持單一性伴侶可有效預防感染,「自己單一,伴侶唔單一都冇用。」
曾有30多歲女士因不育求診,蘇偉基發現她20歲時曾經接受人工流產,懷疑她當時感染衣原體導致不育。不過,現時一般醫院會為人工流產手術病人處方抗生素,可預防衣原體感染。

衣原體感染在青少年頗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