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文大學將榮譽博士學位授予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引起一些學生示威抗議,本人深表支持。而筆者身為大陸來港讀書的中大校友,更不滿原國務委員、在八九十年代出任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的宋健,竟亦獲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表揚他「確立『科教興國』,實施多項促進科技及經濟發展的重要計劃。」筆者對此絕不苟同。
第一,宋健的控制論最有名的莫過於「人口控制論」。一九八○年代初,宋健向國家建言實行以「一胎化」為核心的計劃生育政策。八○年他在《光明日報》撰文:「我們絕不應該保持前兩年每個育齡婦女平均生二點三個孩子的生育水準,應該在今後三十到四十年的時期內大力提倡每對夫婦生育一個孩子。」宋健不具備人口學常識,只用自然科學的控制論去解釋人口問題,實為荒謬。由於當時國內人口學理論空白,受宋健人口控制論影響,政府開始推行計劃生育。
計劃生育為人詬病
計劃生育作為一項政策執行三十年來,已經廣泛為國人詬病。一胎化導致:一,中國老齡化迅速提前,二○○九年中國六十歲以上的人口已經佔人口百分之十二點八,二○二○年中國老齡人口比率將達百分之十八左右,以中國之物力,將成為世界上社會負擔最沉重的國家之一。二,性別比例失調,男女比例為一百一十八比一百,中國將有三千萬至五千萬男人配偶困難。還有,一胎化對於年輕人的思想意識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不用說嬌生慣養的小皇帝、小公主,過於簡單的家庭結構影響孩子的社交,一胎化政策為中國的社會穩定和長遠發展構成嚴重威脅。宋健作為當年促成該政策推出的最關鍵人物之一,對這誤國之策,沒有責任嗎?
再者,計劃生育在地方已經被扭曲為一種暴政、苛政。地方官員隨意對早婚、早育、超生的家庭抄家、罰款、或施以肉體刑罰、逼死人的事情屢見不鮮。近年廣為外界關注的失明維權人士陳光誠及其揭發的山東臨沂市計劃生育事件,就是一個例子。各國人口控制經驗證明,提高婦女接受中等教育的比率,有計劃安排各胎之間的間隔,遠比強制的一胎化有效得多。宋健的一胎化控制論,忽視教育、人口增長自身規律等因素,實質是一種想當然的狹隘理論與短視行為。
第二,宋健長期擔任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及中國工程院院長,乏善可陳。宋健也曾推動國家實行一系列的大規模科學規劃,但只是一個華而不實、浪費公帑的政治化的科學運動,中國的科技創造力並沒有實質提升,中國依然處於世界產業鏈的最低端。反而,在他任內,中國科學界急劇腐敗,甚至國家最高科學榮譽之兩院院士增選頻頻被質疑有內幕交易。
學術工程信口開河
第三,宋健主持的夏商周斷代史工程,被批評為近年來最大的學術豆腐渣工程。該工程信口開河,不辨史書真偽,亂下結論,學術硬傷多處,廣受學術界質疑(詳見陳寧《夏商周斷代工程爭議難平》)。該工程被學術界批判為「為官方的民族主義抬轎」。
所以,中大將榮譽學位授予飽受非議的宋健實為不妥。如果中文大學為拉攏關係而繼續亂送學位,中大的名譽和自由民主之學風勢必受損。
李康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