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具」的出現,大概是在「草泥馬」、「河蟹」之後,是另一個諧音傑作。廣泛流行是在今年十月,網民紛以「杯具」代替「悲劇」來形容對各種事物的感受。無論是考試失敗、戀愛受挫、工作壓力,甚至今天摔了一跤,所有日常生活中普通的負面事情,都用「杯具」來形容,由於「杯具」是日常用品,更擴大了它的使用範圍,比如「杯具喝湯,被燙了」,就一語雙關。以「杯具」來代替「悲劇」,也帶有苦中作樂的調侃性質。
年輕人在生活中廣泛使用「杯具」,比如「今天又沒有趕上公交(公共交通工具),杯具啊!」「堵車中,杯具啊!」「你是杯具還是洗具(喜劇)?」等等。「杯具派」已漸漸成了主流,大有趕越「寂寞黨」之勢。其中,直接嘲諷國情的「鍋(國)也只是個杯具」,為數不多。
「杯具」的流行名言,除了原版「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擺滿了杯具」之外,還有許多被廣泛使用的句子:
「人生像茶几,上面擺滿了杯具;人生又像茶杯,本身就是個杯具;人生更像茶葉,終究要被浸泡在杯具之中」。
「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擺滿了杯具。當你努力跳出一個杯具時,卻發現自己跳進了一個餐具(慘劇)。」
「女人是水做的,為了承載她們,男人註定成為一個個杯具。」
終極版:「人生是一張茶几,上面放滿了杯具。我們還非加上茶葉自以為與別人沒有茶具(差距),結果人人說咱現在要用餐具(慘劇),我們在沉默中爆發,成了火炬,想明哲保身,成了面具。想一鳴驚人,成了京(驚)劇。不能相聚,執手相看淚眼,成了默劇。生活是自己的杯具,別人眼裏的洗具(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