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面對公共龕位長期供不應求的問題採取拖字訣,又堅拒規管全港近100個私人骨灰龕場的經營,一眾私人骨灰龕營辦商決定成立香港福位商會,昨日公開承認現時九成九私人骨灰龕場都是違規,願意補地價以得到政府認可,令私人骨灰龕合法化,造就政府、市民及營辦商「三贏」。
近百私人場地不合法
香港福位商會臨時籌委會發言人袁善本昨日高調向傳媒透露,決定與多個私人骨灰龕營辦商團結起來,一個月內正式成立商會,保障業界及龕位買家的權益,已加入的營辦商包括沙田西林寺、火炭孝思園、屯門佛緣、大埔般若精舍及祥霞精舍等,希望將來可有50個營辦商參與,招攬業內一千從業員成為會員。
袁善本承認現時除寶福山外,全港近100個私人骨灰龕場的地契上都沒有「不反對存放骨灰」條款,「可以話全部都係違規」,但他指政府一年只能提供2萬至2.2萬個龕位,但實際需求是4.8萬個,當局從無正視問題,「市民有需求,我哋做生意,畀服務市民,家搞到我哋全部係壞人咁,對業界好唔公平。」
合法化後願意受監察
政府對私人骨灰龕場的政策模稜兩可,袁善本希望當局明白他們有存在需要,會向局方要求發出「不反對存放骨灰」條款或發牌,並願意補地價,「好似當年白牌車咁,最終變成的士。」他指現時私人骨灰龕場有10萬個位,另有10萬個位有買家已付款供過身後使用。商會成員孝思園的市場經理黃健平說,很多客戶也希望政府釐清規則,令他們安心。
政府現仍未就自願登記制度公佈詳情,袁善本指私人骨灰龕場合法化後,願受公眾監察,又會成立基金妥善管理龕位買家付出的龕位管理費,買家便可安心,政府亦不需辛苦找地方建公共骨灰龕場,他們亦可繼續做生意,達成「三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