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水已抽,光已沾,從特首曾蔭權撲出來高呼「今年最開心一日」,回到承擔推動足運的現實,政府官僚故態復萌。無論球圈內外如何大聲疾呼,政府只說五年多建九個足球場,拒絕承諾重列足球為精英運動項目。有學者抨擊現有政策「失敗、愚蠢」。
記者:張文傑 蔡元貴
香港足球隊在東亞運奪金揚威之後,全城熱血沸騰,本地足運再度掀起關注。在Facebook,「熱烈慶祝香港足球隊贏得東亞運金牌,希望政府重新重視本地足球發展!」的群組一出,數天內已有超過17,000人加入。
政府只允5年建9球場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昨日會見傳媒,他說東亞運足球隊奪金牌當日是一個傳奇,全部人好開心:「我哋可以自豪地講畀下一代、甚至再下一代12月12日發生嘅事。」說到今後政府如何支持足運,就只有一項措施,就是未來五年加建九個公眾足球場,由現時的75個增至五年後的84個。
金牌足球員陳肇麒日前公開要求政府把足球重新納入精英運動項目,曾德成昨日拒絕承諾。他說,政府每年向香港足球總會撥款700多萬元,將來會繼續增加投放資源。曾德成指,那些運動納入精英項目,是由體育事務委員會屬下的精英體育委員會決定。
同場的東亞運足球隊隊長歐陽耀冲說,足球是全世界最易令人感動的運動,希望藉今次成績,可令政府支持香港足球。曾德成則說:「因為有一個現行嘅機制,係一個比較獨立嘅評估方式,我就唔太方便去講話某一個項目會唔會入精英項目。」
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說,政府篩選精英運動的機制,就是看獎牌,這樣對所有隊際運動的發展都不利:「你幾時見過香港足球隊、籃球隊攞牌?但係呢啲運動都好受香港人歡迎。」他指出,在東亞運各香港奪金項目中,沒有一項運動比足球更吸引群眾,更能凝聚社會與香港人。
南華足主兼「港職聯」籌委成員羅傑承昨日在個人網誌說,他們最需要的,是政府在場地上全面協助職業球會:「這包括各大甲組一隊及青訓所需要的場地及設施,政府應該推出鼓勵大企業贊助足球的政策,如贊助金額可以免稅等,只要給予本地足球界這些硬件,十年時間內可見到成績。」
但曾德成認為,場地只是足球發展的一部份,而且未必是最關鍵一部份。至於贊助足球可退稅的建議,他指本港稅率已低,未必有此需要。
學者炮轟足運政策愚蠢
雷雄德形容港府對待足運的政策為「失敗、愚蠢」,特區政府在香港回歸翌年即解散體育學院的足球部,更貪圖商業利益,把原有的足球場改建為高爾夫球場,結果慘蝕二千萬元。
另一個例子,康文署轄下足球場的租用時間設了上限,就是90分鐘:「唔使半場休息呀?呢個咪反映咗政府對待足運嘅官僚態度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