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頂級專家廣州鑑定民間收藏寶物九成九假

故宮頂級專家廣州鑑定
民間收藏寶物九成九假

拖着行李箱、抱着大麻袋、排着長隊……這不是在火車站,而是第十四屆廣州藝博會「藝術品收藏鑑定活動」首日的景象。前日,白雲國際會議中心世紀大禮堂前,數百名收藏愛好者帶着自己的「寶貝」,前來給故宮頂級專家「驗明正身」。可惜,珍品太少了。專家指出,50件「寶貝」中,有49件是假貨,只有一件像真。

前日上午10時,世紀大禮堂內排起長龍,不少市民更是一家老少齊齊出動。漢朝的玉幣環、宋代的書畫、清朝的青花瓷……整個禮堂頓時成了收藏家「鬥寶」之地!
9點準時入場的吳先生,要為自己收藏了三年的陶瓷驗明正身。打開密碼箱,取出錦盒,吳先生把一隻墨綠色的小瓶,從層層報紙中掏出來。「當時花了3萬塊買來的噢!說是南宋的瓷器。」吳先生和一位開收藏品店的朋友,對這件南宋瓷器滿有信心。

幾萬元的瓷器只屬贗品

「看着很漂亮但是沒有神韻,應該是現代藝術瓷。」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瓷器專家葉佩蘭的鑑定結果讓吳先生大失所望:「幾萬塊買回來的瓷器,居然是只值幾千塊錢的贗品」。
到了中午11時半,鑑寶的籌號已經排到了300多號。然而,像吳先生一樣失望而歸的收藏愛好者佔多數。「看了50幾件了,只有1件像真品。」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書畫專家單國強表示。
負責鑑寶的現場專家指,廣州的收藏品,多是玉器、瓷器,書畫很少,珍品更少。「廣州市民的熱情都很高,廣東更是全國文物市場開放最早的地方,但這裏的收藏品市場發展並不成熟。」資深陶瓷鑑定專家葉樹松說:「廣州愛好收藏的人不少,但多數不專業,重經濟價值、輕文化價值,整個市場比較浮躁。」

廣州藝術品收藏鑑定活動,吸引不少收藏愛好者前來參觀。互聯網

假古董多來自浙江河南

內地假古董有不少來自浙江、河南一帶,每天數千人加班生產假古董,數十萬人在全國各地推銷。
其中河南禹州神垕鎮便有一條贗品專業村,隨便走進了一家農家院,院子的空地裏、牆角下,可以看見各個朝代的瓷器是應有盡有,而且仿古水準出神入化、幾可亂真。這些在古玩市場裏身價成千上萬的鈞窯「文物」,每件瓷器上都佈滿了泥土,瓷枕的脫釉都非常逼真。逼真的贗品,大量流向境外,低劣仿品則主要內銷。
廣州《南方都市報》

將於今日閉幕的廣州藝博會滙集了世界各地畫家的作品。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