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高錕仍然熟悉光纖、仍然活躍香港學術界和資訊科技界時,已向政府提倡進一步推動資訊科技和生物科技等產業的發展,但政府反應不積極。應高錕邀請到斯德哥爾摩觀禮的中文大學資訊工程系兼任教授湯復基直言,香港投放在發展資訊科技產業的資源不足,「梗係唔夠,如果夠,(香港)就有好多個高錕出嚟。」
湯復基96年應當時仍是中大校長的高錕邀請,由美國回港,到中大資訊工程系擔任全職講師,現為香港科學園新科實業有限公司副總裁,經營光纖通訊器材,並為中大兼任教授。每位諾貝爾得獎人可邀請14名親友觀禮,除家人外,高錕結識多年的多位資訊科技業界朋友也遠道而來。湯復基說,有幸見證「舊老闆」高教授的重要時刻。
他形容高錕「製造咗成個工業出嚟」,他希望今後會推動香港政府投放更多資源,發展資訊等科技產業。高錕的光纖研究四十多年前在英國開始,湯復基指出,時至今天,香港多家大學已設有資訊工程相關的學系,但不少人才仍要到海外發展,若香港不想人才流失,應積極營造科研產業的環境和氣氛,因為新科技才是真正創造經濟發展的動力。
門生嘆香港失黃金十年
高錕的門生、中大訊息工程系教授張國偉慨嘆,高錕1995提出興建科學園的建議,拖拉到2003年才建成,「嗰10年係好關鍵,香港喪失咗最黃金嘅10年,家上海同深圳嘅科學園幾大!我都唔知香港點對抗。」
他批評政府愛理不理的態度,令本港科技發展滯後,「令高錕教授好多好建議無所應用,完全揼咗入坑渠。」他憤慨地說:「香港仲係以前咁嘅步伐,未來10年莫講話中國十大城巿,隨時只可以話係一個中型城巿咋。香港身在福中不知福,浪費咗一個天才,朱經武一樣係浪費咗,希望佢哋唔好浪費埋徐立之,盡快做生物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