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第三大保險公司太平洋保險(2601)正在本港公開招股,國內的保險業亦正醞釀多項利好消息,這包括內地新會計準則及個人稅延型養老險等,尤其是個人稅延型養老險的推出,將會對國內保險業有頗大幫助,早前《上海證券報》便以「稅延養老險開閘 保險三巨頭受益最大」為題,談及這項利好因素。
簡單來講,個人稅延養老險是指投保人在稅前列支保費,而在領取保險金時再繳付個人所得稅。其意思是指在購買養老保險的支出,可用以扣減稅項,而在日後領取保險時才繳付稅項。由於投保人在購買養老保險與日後領取保險金時是處於人生的不同階段,故繳付的稅項亦有極大之差異,因此這項新政策對投保人有一定稅務優惠,相信推出後,將會令市場對養老險的需求大大增加,國內保險業也會因而受惠。
市場估計,稍後上海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險試點正式推出時,相信單是在上海的保費已將會增加60億元人民幣。雖然這相對於全國8000億元人民幣的人壽保險規模來講並不算很大,可是作為新業務,前景頗為不俗。更重要的是,這將會改變國內保險業的銷售模式,由被動型逐步轉為主動型。
國壽太保勝在業務均衡
以2008年上海地區保險公司的市場佔有率分佈來看,想不到太保的市場佔有率竟高於平安保險(2318)。整體上,三大保險股在上海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中國人壽(2628)佔46.44%,太保佔22.22%及平保佔19.17%。在業務性質方面,太保與國壽較為類似,正如國壽及太保的優勢在於擁有較多國企客戶,而平保則擁有較多國外企業客戶。
至於在公司經營及銷售渠道分佈方面,以2009年上半年數字計算,國壽及太保大約有46%業務來自個險,平保來自這方面的業務則佔73%,此外,國壽及太保來自銀保的業務分別佔48%及43%,平保則僅佔22%。在直銷方面,國壽、平保及太保分別為6%、5%及12%。由此可見,國壽及太保在銷售方面頗平均,個險及銀保各佔大約45%,而平保則以個險為主。
附圖是國壽、平保及太保的A股在過去一年的股價表現,圖中可見,太保的表現頗為不俗,大幅跑贏國壽。
申報:作者目前持有中國人壽(2628)及相關衍生工具。
譚紹興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