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縣市長選舉,馬英九十訪宜蘭,仍未能守住國民黨這個「偷」了一屆的綠營鎮地,於是,就有了馬英九光環褪色失效之說。
無辜啊,要數馬光環最亮的時候,感覺上應該是在民進黨還未執政時,打敗未輸過一場選舉的陳水扁。馬打贏了總統選舉,我覺得反而不是因為他頭上有甚麼光環,那場勝利只不過是建立在對手失敗的往績上,藍必勝,連打賭都沒興致。那時有投行唱好台股,心想,買入後點票前就好放了。
這類勝利的果實,往往會讓人吃不了兜着走。對手既然劣跡斑斑,留下的自然是個超爛攤子,雖然黑暗成就光環,時勢打造選舉英雄,但爛攤子卻專收選贏後的英雄。魅力不可轉化魄力,魅力見用於選戰,魄力露底於執政,而活在光環下的人,所享有蜜月期越短,攤子越爛,不是越易建功嗎?本來是的,但誰叫英雄必須在口水戰中誇下很大很大海口,馬對台股市國民收入及生產總值的三翻六翻論,正是提前吹熄光環的動作。
奧巴馬當選時,有朋友撞邪般興奮,為「我有一個夢想」與「改變」所奏的凱歌而覺得希望還是滿滿在人間。我不是悲觀,只是忍不住潑他冷水:面對這片沼澤,這任總統的工作是人當的嗎?這只是個陷阱,新救世主踏着前任的瘡疤上台,最後下台的原因也可能出自這個難治的瘡疤。
說甚麼光環?都是眾人失落太久後總須要抓住個像樣點的人,強把黃袍加身;至於那堆口號,誰信?面對難看的現實太久了,選民選的不一定是治世英才,只是投浪漫一票,酷愛兼殘酷地愛你變成害你。
逢星期五至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