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錕太太對記者說,得了諾貝爾獎金,可以用來替高博士買藥。
本來如何用這筆獎金,沒有必要向公眾說明,之所以有此「交代」,當然是因為高博士得諾貝爾獎之後,就不知哪個心術不正的王八蛋放消息出來說高家會將獎金捐出來。
世上就是有這等心地惡歹的人,表面好像為人豎碑立傳,實際卻是不願見到別人有好日子過。或出於忌妒,或出於禍心,專做損人不利己的勾當。
於是乎,高家得了應得的獎金,還要鄭重公佈用途,若不作此「必要用途」,便過不了世俗嚼舌之一關。
看了這段新聞,不由想,今時今日,絕大多數的人已經離不開電腦網,電腦網之所以有今天的迅速進展,可以讓訊息流通於彈指之間,幸虧有高博士的發明。
全世界用上互聯網的人,都應該向高博士致謝。
應該有一家機構,比如像高博士做過校長的香港中文大學,發起一個運動,呼籲全世界受了高博士恩惠的互聯網使用者,每人捐出一毛錢,集資成立一個「高錕博士基金會」,向高博士致敬之外,撥出款項替高博士買治療老人癡呆症的新藥,並將更大的餘數,用於這一類疾病的治療科研和藥品開發,福澤患者。
互聯網是無遠弗屆的神具,是將人類精神緊密拉攏的法器,高錕博士為這神具法器開光鋪路,令之破冰而出,風馳電掣,惠及世界,受惠者們,難道不能付出一點小小的回報?
不要笑我想得如此感性,世界上許多事情的成功,往往始於一個感性的提議。